鬧法官的潘朵拉盒子不易闔上

今個星期,首席大法官馬道立發表了十幾頁的聲明,回應外界對法官政治取向和判案的批評,這個做法過往罕見,在政法界間引起了不少迴響,如何避免司法系統捲入愈來愈深的政治漩渦,相信令任期即將屆滿的大法官頭痛不已。
馬道立感事態嚴重
馬道立發表聲明,指一些欠缺理據的批評損害司法。事件立即引起法律界、政圈的議論,據聞特區政府也對事件高度關注。最近,從三權分立的爭議,到外籍法官的請辭,司法體系似乎接連受到衝擊,再加上馬道立的聲明,令人覺得司法機構的威信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聲明發出後,建制和非建制派先後作出回應。今次事件,外界認為即時的觸發點,是有建制派議員最近向馬道立就法官表現作出投訴,同時又倡議設立量刑委員會,以監察法官的表現。
對於建制派投訴法官的做法,非建制派自然不以為然,在馬道立發表聲明後,包括郭榮鏗等議員和法律講師都炮轟批評不合己意的裁決,以政治色彩品評法官的做法有損法治。不過,回看今次風波的源頭,先是令社會陷入撕裂的社會運動,近因是司法機構回應外界關注,暫停法官郭偉健審理社運相關的案件。
林卓廷狂鬧獲鼓勵
法官郭偉健在今年四月審理大埔連儂隧道斬人案時,雖然判處被告入獄,但判詞對他寄予同情,結果惹來很多社運支持者和非建制派議員的不滿,有媒體大肆批評。在隆隆炮聲中,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是其中最狠的一個。他直斥看到裁決以為是假新聞,沒有想過香港的法庭,有法官可以這樣顛倒黑白。他的說話不但針對判詞,同時也針對法官的人格。
不滿法官裁決作出批評過往都有發生,但對法官作出人身攻擊和質疑法院,出諸議員身分則很少有。更令人意外的是,司法機構其後暫停了郭偉健審理相關案件的安排,大法官後來對事件作出回應,點名回應郭偉健的裁決,提出了不應在觀感上不可被視為對任何人或事因有偏頗的要求。
馬道立發出聲明後,政法界不少人認為是失着,首先,郭偉健的判詞惹起一些人不滿,但其裁判和判刑沒有犯上錯誤;再者,馬道立提出觀感都要照顧的要求,形同開了一張無銀碼的支票,這種抽象要求極難滿足。本來,司法機構一向是笑罵由人,現在就開了要回應的先例,有點鼓勵批評的「捉蟲」感覺。
倡議改制不能輕視
這次馬道立用了十幾頁紙回應,看來是很認真對待,或者這是因為批評不是謾罵,而是很具體的行政建議,不能說沒有考慮的價值,很難輕視不理。本來,香港的司法制度備受信任,但在泛政治化變成難以擺脫沾身命運,潘朵拉寶盒被打開,要再闔上恐怕魔鬼已不是那麼容易歸位了。
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