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安排有優化空間
在內地檢測機構協助下,香港將可以有全民自願檢測。不過,檢測未開波,已有醫療專家先做期望控制,認為香港效果不會一如內地成功,網上又有不少流言,作出這樣或那樣的質疑,為甚麼在內地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到香港會這樣呢?
內地以大量甚至全民檢測防控疫情,有不同的成功例子,以北京水產市場的個案,毋須一個月就基本清零。香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理由做不到大量檢測,現在由中央協助出手,為何專家預言會大打折扣呢?據專家的解釋,是本地其他政策不同,譬如內地可以在全民檢測之餘,施行嚴厲的社區隔離,這些說法都是可以公開解釋,而且合情合理的分析。
深唾驗毒三成失準
除了這些已知的解釋,還有一些不想直接提出或討論的執行安排,應該都有關係。早前,中大作出一個調查,指本地檢測有逾三成呈現假陰性,即是測完顯示無病毒,最後卻發覺中了招。須知任何檢測都不會保證百分百準確,因為這也是抽樣,若然抽樣是病情屬早段,含毒量不高,就有可能失準。只是,超過三成假陰性,準確度似乎就有問題。
有醫療專家說,香港採用搜集深喉唾液樣本是個簡單而尚算有效的方法,但用這個方法要病人自行取樣方法正確,譬如要一早起牀不要洗漱就採樣,採樣時要咳出三次,咯出深喉內的口水,樣本才算可靠,但本港做的檢測,有多少跟足要求呢?
過去香港做的檢測,已經是相對高危的族群,譬如有不少人中招的公屋屋邨。像這樣的檢測,都是留下唾液樽讓市民自己去做,有多少人詳細了解方法?有多少人明白程序呢?
這次內地檢測機構協助香港,採用棉花棒撩鼻咽的做法,本來這是較準確但難度較高的方法,但初步說法又是要市民自己來做。這個安排當然是與人手有關,有人會問,當局是不是可以加大動員,就算不能做到專人取樣,至少在派發收集瓶時講解功夫做得好一點呢?
自願免費檢測是好事
香港防疫的工作,坦白說有很多環節都令公眾「搲腦袋」,譬如有人中招確診,幾天都不能入院。有人中招出院,院方又會任由他立即出街飲茶,究竟有沒有想過復陽的問題呢?有些個案是中招的市民留在家,於是家人急急租酒店住,但如果家人已經中了招,會不會又變成播毒呢?有人因此會問相關安排是否應緊卻鬆呢?
香港的感染個案由百多個慢慢減到幾十個,控疫成績不能說沒有,但如果走到街上,見到市民都很自律,人人戴口罩,見有人不戴都會出聲提醒,自覺防疫的意識已是很高,只是像檢測這些安排,一般人未必了解,看來當局不應簡單想內地做到香港社會未必做到,而是就各項安排研究有沒有辦法再優化。
本地靠減少社交距離控疫,很多中小商戶付出了難以負擔的代價。現在政府能夠提供自願全民檢測,對天天在前綫工作的人員如司機、飲食業可以免去昂貴的費用下增加防禦,應該是件好事,只是就算人家願意幫手,香港都應該盡量做好,加快控疫時間,讓大家生活受到的干擾盡早減至最低。
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