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廣場】5G簡化傳感器部署 衍生應用帶動創新

隨着5G落地,各家電訊服務商亦開始提供服務。不過5G涉及一般消費用戶外,亦包括多個行業。

G除了速度更快,而且具備低延遲度,多接入的特點。不過5G部署有不少考驗,包括如何部署基站,毫米波(Millimeter Wave)波段,穿透力不佳。此外,5G應用前景亦令人關注。

5G可應用在無人駕駛、車聯網、工業互聯網、AR及VR。本港各大流動營運商已推出5G服務,不過5G工商業和智慧城市應用,則還是處於起步。艾睿電子將聯同香港科技園和香港中文大學舉辦「傳感器與5G技術革新」網上研討會,邀請了中大及本港4家流動電訊商,探討5G前景。

中大科技貢獻5G

香港中文大學網絡編碼研究所聯席主任楊偉豪教授介紹「分批稀疏編碼」(BATS code)在智慧燈柱的應用。智慧燈柱蒐集的各項數據,必須傳送至數據中心處理,但敷設光纖的成本又極高。一般分散式的網狀網絡(Mesh Network)利用的編碼,又不具備錯誤糾正功能。香港政府的智慧燈柱正試驗BATS code以減少智慧燈柱的光纖回傳。

「分批稀疏編碼」是基於中文大學的「網絡編碼」(Network coding),該技術有效提高網絡的傳輸效能,被廣泛採用於改善無綫電傳輸、儲存及容錯備份等。楊偉豪教授則是「網絡編碼」技術的奠基者,其論文獲多次研究引用。中國移動香港首席工程師鄭啟良指,「網絡編碼」可望降低5G在郊區建網成本,減少光纖的回傳。

楊偉豪教授解釋,光纖敷設地底,市區掘地工程申請耗時甚長,無綫傳輸是配合最後一里的重要技術。「網絡編碼」提供了快速部署的選項。

5G支援大量接入

為了加速應用開發,艾睿電子(Arrow Electronics)宣布科學園內的「技術應用工作間 (Arrow Open Lab),為本地科技初創公司和創科提供免費諮詢,推動5G商用化,支援構建、製造和管理5G和 AI邊緣和終端設備的工程技術。

艾睿電子亞太區總裁余敏宏說:「我們邀請科技創新者、開發人員和學術界,參與在艾睿Open Lab的免費工程諮詢,在5G 和AI時代的創新理念轉化為商機。」

艾睿電子元器件業務亞太區科技工程副總裁尹俊民說,5G支援大量的接入,而且時延極低,實現不少以往因缺乏網絡,而難以落地的應用。「以往建築物內部署傳感器,可能要自行建立網絡;日後直接利用5G。鑑於時延極低,5G也可應用在自動化生產,以往必須大量有綫,從大量機器蒐集數據,傳回數據中心分析。」

以往艾睿利用多種廣域技術,日後可選擇5G,並向初創介紹如何使用配合5G,部署傳感器在工業物聯和智慧城市。

5G須大量邊緣運算,快速回應客戶要求,包括定位和AI決策,邊緣運算極之重要。艾睿向初創提供免費諮詢,協助優化邊緣/端點設備的系統架構設計,提供5G網絡和AI服務。艾睿工程師提供開發路綫圖建議,包括選擇最佳的系統架構,執行AI算法(CPU vs FPGA vs GPU vs ASIC),推薦AI感應器,生成可操作數據,並了解5G協定效能驗證和監管合規性,透過雙向網絡和節點認證,制定端對端安全策略,確保數據加密和安全性。

科技園建開發環境

香港科技園電子、信息及通訊科技群組及智慧城市科技平台高級總監楊天寵說 ︰「科技園與不同夥伴合作,促進創科生態發展。」

楊天寵表示,科學園透過多種途經推動5G及傳感器業務,包括成立「傳感器實驗室」加速微/納米傳感器研發,包括支援傳感器晶片開發,設有規格達百級及千級共用潔淨室,以及「傳感器測試平台」(Sensor Hub)作為『生活實驗室』,供初創作概念驗證,並從數據不斷優化傳感器方案。

科學園內有60多家專注開發傳感器初創,其中不少專注5G開發,包括香港應科院(ASTRI)與華為在無錫簽署合作協定,攜手推動C-V2X標準,中移動亦與應科院在V2X有長期合作。

他認為,5G有助推動遠程醫療,本港醫療體系先進,科學園又重點推動醫學科技研究,類似5G的VR/AR技術,可應用在遙距手術方面。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推出 「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畫」,楊天寵表示,科學園協助園區初創申請有關資助。




科學園成立「傳感器實驗室」加速微/納米傳感器研發,包括支援傳感器晶片開發,設有規格達百級及千級共用潔淨室。
科學園成立「傳感器實驗室」加速微/納米傳感器研發,包括支援傳感器晶片開發,設有規格達百級及千級共用潔淨室。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