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沒有學李柱銘的富貴條件

本地疫情紓緩,政府的抗疫限制大部分仍然維持。最近一段時間,有酒吧因為違例被罰,負責人甚至要入獄,對於一些挑戰法紀的人,法庭依法判案猶如敲響了警鐘。
社運案陸續開審
自新冠肺炎襲港,政府推出不同的措施應對,包括隔離令、限聚令、酒吧停業令等。這些法令推出時,有些人不斷提出疑問,譬如隔離令不是集中進行,如何防止隔離者違規,甚至搞出規定是否自願的質疑。後來政府推出限聚令,有議員在酒吧聚眾飲酒,事後有人又聲稱拉半閘和貼上私人字句,因此不受法令限制。
質疑者說得「似層層」,不過,近期的案例顯示這些質疑都是講人自講,根本不為法庭接納,挑戰法紀者結果要付代價,甚至被重罰入獄,這些結果未知他們事前有沒有想過。
最近幾年,社會上經常出現一些輕視法紀的言論,輕則教人走「法律罅」,又或者刻意曲解法律,嚴重的索性鼓吹違法達到自己訴求。久而久之,就形成把法律當兒戲的風氣。過去九個月的社會運動,把很多人推進違法危機,這些案件將陸續審判,當日很多似是疑非的法律解釋將由法庭斷出真章。
涉罪輕重分別大
挑戰法律,輕視法律的例子之一是資深大律師李柱銘。他因為涉嫌非法遊行被捕,事後他聲稱成個舒服晒,因為這樣對得住被捕的大批年輕人。
對於李柱銘的回應,自然有一批支持者拍手,但有建制派就從他當日的神情,似乎不是那樣舒服,質疑他先前既然那樣不舒服,為何不去自首?李柱銘是資深大律師,若然他日後被控,不妨看看他是設法打甩官司、抑或坦然認罪?
建制派說,無論李柱銘說被捕覺得舒服真假都好,年輕人都要小心防範。李柱銘做了知名大狀多年,身家豐厚,出入高貴會所,早就不愁衣食,有時就去美國國會山莊見見外國權貴。現在他犯的法例不算嚴重罪行,出事付出代價,至少還可贏回支持者和外國政府的關注。年輕人在街頭衝動違法,以身犯險,身體有可能嚴重受傷,若然因為襲警、縱火,藏有武器以至暴動等罪名被捕,罪成判罰可以很重,最後可能沒沒無聞,漫漫人生要獨自承擔的後果比上岸大狀嚴重得多。
勒屁股做足防險
有建制派形容,涉嫌參加非法遊行是「勒住屁股吊頸」,做足了風險管理,有本身的政治回報,同時不會影響生活質素。年輕人不是李柱銘,沒有和他同行的富貴條件。香港是法治社會,違法一旦被追究,後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散,關心社會可以有很多方法,聽人鼓動行入監獄絕非明智做法。(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