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反對派錢誰失分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擲一千三百億元的逆周期措施,重中之重是向十八歲以上的永久居民派發一萬元,連現時十七歲的市民在明年三月底前夠歲數,都可以有得收。消息一出基本上不分陣營的市民都覺得高興,皆因天災人禍搞到市面缺水,現在忽降甘霖,正是一場及時雨。
預算支持度大升
過去政府就算派錢,都會有清高者認為錢用在刀口上,好過直接派出去。有名人今次都有相同論調,提出之後成班朋友就紛紛回應,話疫情襲港,單是買口罩都花了幾千元,還有其他損失,政府「回水」有何不好?另一人就話過去的經濟動盪,好少似今次這樣大面積,所以有永久居民身分證都有的做法簡單又直接。名人係一點就明之輩,聽完立即就點頭稱是。
宣布派錢後,網上有人就提出政府為了想減低社運溫度放水,建議支持者捐出一萬元。政府派得錢給市民,怎用就是大家的自由,支持黃營可以捐給黃,支持藍營也可以捐給藍。過去大半年很多人都荷包受損,總不能因為怕人捐錢,就繑起雙手甚麼也不做。
今次《預算案》派錢,令支持度大升,就算死硬反對政府者,不排除很多都內心有好感,皆因鈔票沒有黃藍之分,在資本主義社會,有錢不是萬能,但無錢就萬萬不能。
諸多動作有點笨
在這個情況下,政黨應該怎樣反應呢?最正常做法,當然是有功要領,四出敲鑼打鼓,高唱成功爭取。不過,無論是建制抑或反對派,都有點捨正路而弗由,做法有點笨。譬如建制派在討論《預算案》過程中,忽然就高叫問責班子減薪。
政府惹市民不滿,建制派中都有罵聲,在經濟寒冬叫高官減薪本來可以為市民出口氣,但要叫應該早些叫或遲些叫。現在打出這個議題,豈不是替對手分散了注意力,削弱了公眾對有利本身陣營的政策注意力嗎?
相比起建制派,反對派的回應更僵化。本來他們也要求派錢,現在財爺使出一招大海無量,水頭狂湧,他們卻提出若然不和警察撥款分拆就反對《預算案》。稍為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明白分拆部門開支過立法會的先例,等如自掘墳墓,等如把各部門送給議會宰割,所以政府絕不會接受。反對派現在開出這個價碼,最後很可能就變成反對議案,任建制領功。
坐順風車擴勝果
今次《預算案》一出,見到特區眾高官齊聲讚好,調子罕有合拍,皆因他們都知這是得分之作。從政黨角度,當然就是坐上順風車,盡量擴大勝果。過去,很多政策在反對者不斷攻擊下,民情都會變負評,然而,今次派錢出師有名,而且實惠實際,在人人等收錢之下,誰阻大家收錢誰就會失分。(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