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難和《人權法》掛鈎

包括建制和非建制派的立法會議員日前應美國政府邀請,到訪美國。有反對派把行程吹成是美國推動《香港人權法》,呼籲加快實施制裁,還意圖把議題和檢控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和反對派人士掛鈎。不過,相關的檢控是依現有法例實行,將會經法院審訊,能否把兩件事掛鈎令人懷疑。
警方早前拘捕黎智英,檢控他參加非法集會和涉嫌刑事恐嚇。兩宗案件採取行動後,本地政界反應不算太強烈,美英政府也未見強烈表態,發表的聲明主要是回應外界查詢。
美英政府相對低調
對於美英政府相對低調的表現,政界普遍有兩個分析。一個是英國對在港事務取態一向以美國馬首是瞻。美國在今年的頭號大事是總統選舉,總統特朗普在形勢有利下,本來不想多生事端。最近新冠肺炎爆發,美國上下都忙於應付危機。由白宮以至國會,向來都以國內事務為主線,現時經濟民生會否受疫情影響,才是最大關注,香港事務變成無關宏旨的外交小事,根本無暇理會。
另一個分析,是美國雖然推動《人權法》,但中央不是無知無覺,早前已經採取反制,對美軍使用香港設施作為回應。黎智英等涉及的刑事罪行,是按現有法例作出檢控,並非新增法例,很難理解為打壓人權或自由。
黎智英今次被檢控,涉及兩起事件,性質上有很大差別。較早的一宗被指刑事恐嚇記者,當事人向警方提供證據,警方認為夠料所以採取行動,當中看到甚麼與政治和人權有關的元素?
第二宗涉及非法集會,同時被檢控的還有非建制派人士。美國議員對於起訴提出的是不希望選擇性檢控。有政界認為說法不是反對檢控,而是要求公平處理,這樣的表態有點行禮如儀的味道。
維護法治理據充分
美英對反對派的態度按其外交需要作出,反應可以變化很大。現時對於檢控採取冷處理下,令反對派有點着急,故此近日大力放出美國加快《人權法》的落實。美國政府邀請香港議員訪問,可以說是走過需要的程序,但這是官僚體制的過程,似乎很難直接理解為想動手。
進一步來說,美國要落實《人權法》,主要透過兩個途徑,一是禁制特區官員;二是打擊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前者會引起特區政府以至美國採取同樣的措施,美國官員要為黎智英等行為埋單;後者更直接打擊香港經濟,同時影響他們在香港的利益,付出這樣的代價值得嗎?
反對派在過去幾年,一直鼓吹違法達義,衝擊本港的核心價值。今次毅然採取行動的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公開表明,任何人犯了法,無論背景多硬都要拉,這個說法不是隨口解釋。香港作為法治社會,行事都講法律根據,任何人違反了法律都要付承受制裁的代價,過去如是,將來也如是,若說美國由此就對香港實施《人權法》,看來未免太過一廂情願。(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