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潮提醒港人不能任性

本地經濟因為社會運動和新冠肺炎連環襲擊,跌入了近九個月的漫長衰退,政府公布二月份零售數字大跌逾四成,錄得歷來最差的跌幅。由於經濟跌入冰天雪地,政府正密鑼緊鼓,推出第二輪的抗疫措施。過去十幾年,本地經濟一帆風順,累積不少儲備,現在正是開倉賑災的時候。
難學美國印銀紙
過去一年香港地運不滯,中美貿易戰拖慢了增長步伐,繼而爆發社會運動,到最近的肺炎,打擊一下比一下重,受災範圍遠超想像。有商界人士說,旅遊、零售慘情係人都知。隨着外地疫情擴散,社會活動逐步陷入停頓,對貨品的需求都出現急跌,出口生意都大受打擊,所以政府救市真係救到手軟。過去包括高官在內的好多人以為香港大把錢,沒想到原來用起上來一樣可以好似倒水一樣。
救市救到手軟的,當然不止香港政府。現時無論歐洲、英國抑或美國,都一樣大灑金錢力保經濟。美國早前宣布兩萬億元的刺激方案,外電昨日又說白宮醞釀加碼,今年是總統選舉年,如果經濟大衰退,在位者連任就危危乎,所以必然要全力撐住。
美國負債累累,就算發債都未必有人願意買,很多人奇怪救市錢從何來?有熟悉財金體系運作的猛人解釋,美國印錢有兩部曲,首先是美國財政部發債券融資,以支持財政支出。發了債如果無人買怎辦?這就要靠聯邦儲備局出手,早前聯邦儲備局宣布無限額量化寬鬆,透過入市買國債以至私人公司債,儲局就源源不絕供應資金給市場。由於美元是全球結算貨幣,只要大家相信「綠背」的償付能力,美國政府就有花不盡的鈔票可以用。
底子厚可抵衝擊
美國可以印鈔,香港可否照辦煮碗呢?猛人說,香港把港元與美元掛鈎,發鈔要有美元支持,不能自己想印就印。特區政府可以發債集資,但必須要有買家,所以美國可以做的,香港不一定可以做。就算其他國家不是用聯繫匯率,發鈔都要考慮市場信心,否則引發債務危機,後果非常嚴重。
對於外界說香港的儲備若然扣除公務員長俸的負債後所剩無幾,這個說法又有多真呢?猛人笑言長俸是長命債,公務員只能每月支錢,不會產生存戶擠提般沖垮庫房的毀滅力,這就如保險客戶不會擠倒保險公司一樣。
香港雖然沒有大量印銀紙的能力,但猛人認為香港底子仍厚,有條件抵受疫潮對經濟的衝擊。最重要,就是香港要守住疫潮的戰線,不要出現大爆發和醫療體系崩潰,導致整個社會運作癱瘓。
既富裕亦很脆弱
很多國家或多或少有印鈔能力,本身又有資源物產可以利用,國民在城市找不到生活,可以回鄉過窮日子。香港地小人多,所有物資都要進口,整個系統必須維持高效運作,所以香港一方面是很富裕,同時也是很脆弱,所以有一件事港人應該時刻緊記,就是不能任性。(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