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業多得林瑞華不少

港人自外國回港避疫,香港確診新冠肺炎人數出現第二波浪頂,為此政府推出限聚令,同時不斷收緊商戶經營範圍。業界當然希望早日撤令,衞生專家則一切以防疫為先堅持審慎,政府作為主事者就要中間落墨。在限聚令生效以來,以酒吧業界反對聲音最大,突然間卻忽然爆出公民黨在酒吧違規聚集,社會上即時出現應該檢控酒吧以警傚尤的聲音,業界今次都話多得這班違規聚集人士不少。
群聚惹釋法之爭
最近政府宣告收緊抗疫措施,先後對餐廳、酒吧、美容業等作出經營限制。為甚麼政府會逐步實施呢?有熟悉決策的醫療專家坦言,這是從防疫和經濟兩個互相矛盾的方向考慮。從防疫角度限制社交接觸愈嚴愈好,但這樣會打擊營商。由於香港監控疫情較早,效果也較好,在可以的情況下都盡量維持商業運作,所以和外國全面禁止國民外出,本地已算是寬鬆一點。只是,當疫情風險增加,醫療專家就會嚴厲警告,政府會根據建議加辣。
在這個摸着石頭小心過河的時間,商界普遍對抗疫措施表現合作,以餐飲業為例,政府要求每張枱有距離,同時限制食客數目,這對小店影響很大,但很多商號抱怨歸抱怨,最後都會盡量跟從要求,同時大力改做外賣,因為大家都明白,若然不理疫情違例,一旦出事只會攬炒。
在大家都以大局為重下,酒吧業面對限制措施反應最大,接連開記招炮轟政府,又要求代支人工,提倡者似乎覺得嘈得大聲就有好處。想不到就在這個時候,牽頭的公民黨議員陳淑莊和搞手林瑞華就因為在酒吧開會嘈吵惹來投訴,令非法群聚曝光,還與衞生部門官員上演一幕釋法之爭。
險招搶位應小心
陳淑莊和林瑞華約了幾十人在酒吧聚集,事後辯解議員有特權,這個說法很快被戳破亂解《特權法》,於是又指開會地點屬私人地方可豁免,結果又被衞生官員駁斥如果公眾能進入的地方都受限制。本來,限制群聚的立法目標是減少社交,沒有甚麼政治爭議,人人都應自覺遵守,議員犯了規應該反省,而不是鑽法律空子去強辯,所以聽到這些說法,社會上就有意見,認為當局應該檢控以正視聽。
公民黨今次聚眾,由於搞反對政府限制酒吧營業的林瑞華有出席,事後陳淑莊又有出面力挺,令人估計與發炮反對有關。林瑞華被指有意在今年挑戰飲食界現任議員張宇人,張宇人在近日的疫情中表現積極,又搞申請資助論壇,又做騷清潔食肆,林瑞華於是想以禁酒令作為突破點,現在有點出師未捷先鎩羽的味道。
林瑞華想藉禁酒令突破張宇人的防線,本來就是險招。從最近的確診個案中,酒吧群組是感染最多人的途徑之一,而且源頭有點搞不清,政府因此提出限酒想法,張宇人在維護業界和公眾利益之間要作出平衡,不敢去得太盡,林瑞華於是乘勢殺上搶位,這種行徑在公眾間是否討好本來很有疑問,必須小心處理。
最擔心影響撤限
限制社交影響商業環境是不爭事實,但長痛不如短痛,如果有了政策,最好人人積極配合,以期取得最佳成果,這樣可以寄望早一點撤限。現在搞了酒吧群聚的風波,對業界形象大受打擊,所以過去幾日已不再見到林瑞華和酒吧業人士出來發炮,這個環境可以說多得搞手們不少。(齊秀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