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日本執行死刑 | 油尖多士

歐盟駐日本代表,以及冰島、挪威和瑞士駐日大使館對日本執行一個囚犯死刑,發聲明表示遺憾並反對死刑。
這是日本本屆政府自2024年11月上台以來首次執行死刑,處死的是一個叫白石隆浩的殺人犯,連續姦殺了8名女性,其中3人還是未成年的高中生,並肢解屍體。
然而歐盟駐日代表在聲明文中表示:歐盟反對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死刑,判處死刑違反了不可剝奪的生存權以及免受酷刑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處罰的權利。
歐盟反對死刑的理由,還是老生常談——本身並不能起到震懾犯罪的作用,一旦有冤枉,死刑將無法逆轉。
但日本執行死刑,已經慎之又慎,在程序上極為複雜和漫長,加上DNA取證技術,今時今日判處死刑者,冤案已經微乎其微。
關鍵是死刑真的沒有震懾作用嗎?反觀日本的犯罪率,與今日的歐美相比,答案不言而喻。死刑的存在,並不僅是震懾罪犯,也是對受害人的交代,是對他們生命的尊重。儘管人死不能復生,但殺人償命這條底線,跨越不同文化,是人類傳統的核心價值觀,廢除死刑,只是百年不到歐洲自由主義的產物,卻自以為道德優越而凌駕於日本的國情和文化,完全是一種傲慢。
歐洲這些白左在乎死囚的人權,甚至和他們談人道,還生怕「有辱他們的人格」,而受害者生前受到的殘酷折磨,身心的痛苦與恐懼,卻一概可以忽略不計。死刑的存在,至少可以讓死囚體會到生命被奪走是何滋味——他們甚至不必遭受虐殺的痛苦,現代司法制度下的死刑已經足夠仁慈了。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