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極端天氣越趨頻繁 須跨部門管控危害 | 社論

本港是福地,天災罕見,但隨着全球天氣逆變,也難免受極端天氣影響。土力工程處剛完成系統性研究,指過去約60年的山泥傾瀉紀錄,有2成個案是發生在未有過事故的天然山坡,包括2023年被世紀暴雨沖毁筲箕灣耀興道斜坡。面對極端暴雨的新形勢和挑戰,當局宣布將於1年內完成編製全港天然山坡目錄,並逐步增加每年工作目標,加快整治山坡,防患未然,取態積極進取。
極端天氣越趨頻繁,本港作為高度城市化和人口稠密之地,潛在危險更高。土力工程處是次宣布願意借低空經濟的技術,以無人機實時監測和收集訊息,並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數據,都可見本屆政府實事求是,願意接受新事物,希望善用科技追趕落後,加強預防與災後應對的效率,這開明的思維更應用至其他範疇。
一如極端天氣不止暴雨,反常的風暴和高溫等天文現象,同樣需要當局超前部署,以應對危機的到臨。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創出史上最嚴重的風暴潮,淹水塌樹和交通癱瘓,引起社會混亂;再者,持續的高溫也會增加病毒從野生物種傳染到人類身上的機會,增加新型疾病爆發的可能性。極端天氣的影響無邊深遠,政府必須以跨部門的協作,強化資源調度,提升社會應對極端天氣的韌性。
辛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