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慢性疾病年輕化 以科技改善治療 | 社論

救援生命,爭分奪秒,稍有延誤,結果大不同。醫管局近日表示有意在全港醫院設立急性中風通報系統,以伊利沙伯醫院和聯合醫院的現行機制為藍本,在7月左右選定一、兩間醫院試行,再陸續擴至其他醫院。按上述兩院經驗,機制可縮短時間,爭取最佳治療成效,對本港中風年輕化的趨勢可起保護之用。
中風發生的機率與高血壓息息相關,惟甚少在引起併發症前會有明顯症狀。據衞生署統計,這種「隱形殺手」潛伏在本港接近3成,由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65歲或以上人口更有一半以上患有,但多達4成人在身體檢查才發現問題,且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因此,急性中風通報系統是從治療着手的進步,但當局也要從科研發現吸取新知識,提升預防效能,雙管齊下。
例如,美國近年有「降血壓針」處於試驗階段,取代現時以口服為主的藥物,一針效用可維持半年,減低病人忘記用藥的影響,如效果良好,當局須緊跟發展形勢,盡早入本港,惠及病人。另有研究指心跳頻率和高血壓關係密切,若能管控前者,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了更好控病,當局必須了解最新醫學發現,更精準為病人施藥,減少危險病況出現,時刻以最先進科研去預防和治療疾病,才能保障市民的健康。
辛正兒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