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黃金周客需求多變 旅遊業須靠新點子 | 社論

  內地五一黃金周結束,期內本港迎來110萬人次旅客,內地和國際旅客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2成和3成。黃金周可說丁財兩旺,餐飲、零售和酒店等行業普遍皆見增長,維港兩岸傳統的旅遊景點,如廣東道和山頂纜車等地人頭湧湧;同一時間,郊外景點如西貢萬宜水庫東壩亦見擠擁,可見旅客的興趣與需求多元化,加上現時網上資訊發達,預訂酒店車票的方式便捷,自訂行程的自由行逐漸取代傳統的旅行團,業界必須趕上旅遊模式的轉變。

  自由行普及化的最大改變,是旅客按自己喜好編排行程,不再拘泥於旅行團硬性的景點編排,一次過滿足吃喝玩樂,以至深度遊的體驗。而生態遊、文化遊、打卡遊,甚或地道美食遊的資訊在網上一應俱全,旅客從中自選,來港後可以中午往旺角「掃街」,晚上則到米芝蓮食肆用膳,高端和地道的消費模式可以同時存在。新旅遊模式出現,本港各行各業要推陳出新,才能與時並進。

  訪港旅客的質量一直在變,興趣更廣,當局除了可以收集和分析數據,以便開發新旅遊配套,照顧不同需要,更重要是從中找到旅客感到新鮮的點子,一如有旅客不厭偏遠,在黃金周到訪大澳掃街觀光,其實該處亦有長途遠足徑和特色農家菜,大可結合成生態美食一日遊,這就能同時滿足2個願望。為滿足百客需求,各業界須不斷創新,為旅客度身訂造行程,方能滿足旅客對深度遊和特色遊的需求。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