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High Tea|政黨政治會否褪色?

  九十名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將於下周一在特首林鄭月娥的監誓下宣誓。過去監誓的工作由立法會秘書長擔任,並會在立法會新會期首次大會上舉行。下周的安排是因應立法會在今年十月修訂的《議事規則》作出調整。特首在新一屆立法會主持監誓有沒有任何特別的含意?是體現行政主導的格局嗎?
  政府首長在立法機關擔當主導的角色,並不始於下周特首會為議員監誓,資深的立法會議員或已退休多年的立法會議員,應會記得港英時代的立法機關安排,當時立法局(即現稱立法會)主席不是任何議員,而是當時在任的港督。自一八四三年至一九九三年期間,香港總督同時兼任立法局的主席一職。到了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九日開始至今,主席之職改由議員擔任。第一個獲議員互選的主席是大律師施偉賢,他在一九九一年十月獲港督衞奕信委任為副主席,到了彭定康當港督的年代,他辭任立法局主席,廢除了副主席之職,之後施偉賢獲其他議員互選為主席。
  從上述這一段歷史可見,殖民政府年代,行政主導是有名有實的。除了彭定康在任港督時大搞民主化,把立法局主席職位轉由議員互選之外,在整個殖民政府的一百多年的管治年代,政府之首就是立法局之首,沒有行政立法分權而立的制度。
  香港立法機關經歷過去三十年的政治洗禮,政黨政治成為立法機關的基本生態,泛民和建制陣營對壘日益加劇,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機關,變成旁觀者,不是主導者。社會撕裂,議會更撕裂,直至上屆會期後段更劣質化至內會主席糾纏多月也選不出來,結果是四位泛民議員在去年十一月被DQ,然後是其他泛民議員主動總辭,留下來的只有建制陣營的議員,為立法機關內吵吵鬧鬧、一事無成的政治生態劃上休止符。過去一年,立法會仍然由政黨主導,不過這些政黨都是建制陣營的政黨,立法機關內的立法、撥款工作相當順暢,拉布流會的鬧劇成為歷史。
  觀察過去一年立法會的新局面,是否代表行政立法關係已不成問題?是否代表立法會主席縱使不是如殖民政府時期般由政府之首擔任,今日的特首作為行政機關之首,已經有力令立法機關配合行政機關推動施政?
  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有政黨背景的約佔一半,與過去泛民、建制陣營政黨幾乎主導整個議會的情況有很明顯的轉變。放眼未來,政黨在立法會的主導地位會否被大批屬企業高管和專業人士的新議員群體取代?或者是兩方平分秋色、互相制衡?政黨政治會否褪色?行政立法關係會否因此更順暢?今天,我們都沒有答案,只可以走着瞧了!

黃麗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