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商界泵水 運動產業化一定掂
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大豐收,取得一金二銀三銅,全城鼓舞,公眾要求推動體育發展之聲,清晰可聞。港府快速反應,昨天公佈五項措施,多方位支援年輕人投身運動事業,奠下基礎,並提供更多前行的門路,但離開運動員全職化、運動產業化,尚有頗大空間,商界是時候出手,投入更多所需的資源。
港府的五大措施,包括撥款九億九千萬元加快興建體育學院新設施大樓、與馬會各出資一半成立三億元「能力提升基金」、民政事務局加強支持學界體育活動、八所資助大學為兼顧學業與運動的學生提供更大求學彈性,以及推動體育成為一項產業,可見港府為力挺年輕人投身運動事業,投入了更多資源,亦從政策上提供更多方便,但單靠官方出手,並不足夠,以海外國家為例,必須有商界投入,運動事業才會有飛躍的進步。
就以日本為例,大企業十分支持運動比賽,更成立自己的球類隊伍,投入比賽,既提高商譽,也推動運動產業化。更不用說歐美的大型運動聯賽,由於有大量的觀眾支持,加上龐大的廣告贊助,鼓勵年輕人全力投入,爭取最高的表現,換來超高薪的回報。同一時間,由於商業資源豐厚,足以推動體育教練、科研、醫學等產業發展。香港商界要發力,配合社會對運動普及化的需要。
李一飄
港府的五大措施,包括撥款九億九千萬元加快興建體育學院新設施大樓、與馬會各出資一半成立三億元「能力提升基金」、民政事務局加強支持學界體育活動、八所資助大學為兼顧學業與運動的學生提供更大求學彈性,以及推動體育成為一項產業,可見港府為力挺年輕人投身運動事業,投入了更多資源,亦從政策上提供更多方便,但單靠官方出手,並不足夠,以海外國家為例,必須有商界投入,運動事業才會有飛躍的進步。
就以日本為例,大企業十分支持運動比賽,更成立自己的球類隊伍,投入比賽,既提高商譽,也推動運動產業化。更不用說歐美的大型運動聯賽,由於有大量的觀眾支持,加上龐大的廣告贊助,鼓勵年輕人全力投入,爭取最高的表現,換來超高薪的回報。同一時間,由於商業資源豐厚,足以推動體育教練、科研、醫學等產業發展。香港商界要發力,配合社會對運動普及化的需要。
李一飄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