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重溫經典
香港電影節發燒友重映經典,其中有一九五六年的《苦雨戀春風》(Written on the Wind),公認為美國豪門恩怨類型的開山之作。
男主角洛赫遜是美國五十年代主流審美的俊男典範,女主角則是氣質高貴典雅的羅蓮芭歌。看老電影,再對照今日美國銀幕常見之形象,兩者之差異,宛如兩個世界。
男主角出身清貧,但人品貴重,與石油大亨的一雙兒女一起長大,感情極深厚,但成年後關係變得錯綜複雜,表面是俗套的多角戀情,實則刻劃人性之軟弱、陰暗、善變,甚至命運繫於一念之差的脆弱與幻變,看似結局美滿,其實是一齣悲劇。
這齣電影若在今日美國公映,將不可避免受政治正確的批鬥,首先主要角色清一色是白人,而富豪的家傭是黑人,而且家中像「唐頓莊園」一般,依然有上下樓(upstairs and downstairs)之分:黑人管家夫婦都住在樓下,地位不平等顯而易見。
只不過,以其他白人角色之遭遇所見,也不見得有所謂「白人優越主義」,譬如被大小姐勾搭的加油站靚仔,因為地位卑微,即遭警察針對,連男主角因寒門出身,也遭大少爺羞辱為「賤種」。
但是,電影反映的是美國主流社會的價值觀,人與人的分野,不是以社會等級或種族膚色,而是品格德性,洛赫遜與蘿蓮柏歌的角色,都是普通階層,卻遠比富豪之家的子弟,品格端莊,為人正派。但最精采的一幕是生性放蕩,心靈空虛的富家小姐,在最緊要的關頭守住底線,遵從良知,是電影中最令人同情的一個角色。換作今日,正值左派激進勢力鼓吹男女性別對立甚至仇視,哪裏還容得下這個角色?
陶傑
男主角洛赫遜是美國五十年代主流審美的俊男典範,女主角則是氣質高貴典雅的羅蓮芭歌。看老電影,再對照今日美國銀幕常見之形象,兩者之差異,宛如兩個世界。
男主角出身清貧,但人品貴重,與石油大亨的一雙兒女一起長大,感情極深厚,但成年後關係變得錯綜複雜,表面是俗套的多角戀情,實則刻劃人性之軟弱、陰暗、善變,甚至命運繫於一念之差的脆弱與幻變,看似結局美滿,其實是一齣悲劇。
這齣電影若在今日美國公映,將不可避免受政治正確的批鬥,首先主要角色清一色是白人,而富豪的家傭是黑人,而且家中像「唐頓莊園」一般,依然有上下樓(upstairs and downstairs)之分:黑人管家夫婦都住在樓下,地位不平等顯而易見。
只不過,以其他白人角色之遭遇所見,也不見得有所謂「白人優越主義」,譬如被大小姐勾搭的加油站靚仔,因為地位卑微,即遭警察針對,連男主角因寒門出身,也遭大少爺羞辱為「賤種」。
但是,電影反映的是美國主流社會的價值觀,人與人的分野,不是以社會等級或種族膚色,而是品格德性,洛赫遜與蘿蓮柏歌的角色,都是普通階層,卻遠比富豪之家的子弟,品格端莊,為人正派。但最精采的一幕是生性放蕩,心靈空虛的富家小姐,在最緊要的關頭守住底線,遵從良知,是電影中最令人同情的一個角色。換作今日,正值左派激進勢力鼓吹男女性別對立甚至仇視,哪裏還容得下這個角色?
陶傑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