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用文明說服別人

  網傳一條短片,據稱是在比利時的列車上,幾個中國年輕人拖着行李,遭當地中年婦女直斥,稱他們在比利時不受歡迎。
  華文傳媒將這條短片標籤為「排華」趨勢興起,似刻意忽略了另有其他乘客斥其「種族歧視」的細節。
  「排華」到底會不會成為趨勢,未來有幾個關鍵因素。首先是歐美西方各國疫情是否受控,生活和衛生物資是否充裕。因互聯網有記憶,網民隨時可以翻查舊帳,不久前中國人在海外將口罩、搓手液等衛生用品搶購一空,或大規模代購,寄回中國發財,這等短片依然在網上流傳,搶購者還一副洋洋得意的表情,這等證據,容易成為對方發洩怒氣的把柄。
  再者,視乎海外中國人是否善於語言溝通。如果外語流利,擅長理性辯論,遇到突發情況,而能克制情緒,理性交流,事態未必惡化。但是許多中國移民到了西方,往往言語不通,素來無辯論傳統,一言不合,往往瞠目結舌在先,暴怒衝突在後,令人難以樂觀。
  本來,西方社會由政治正確潮流長期主導,種族歧視為言論雷區,所謂「排華」根本不足為慮。但是,反種族歧視這張牌,因左派的濫用,變相損害公眾言論自由,中東難民危機爆發期間,種族歧視成為一些罪行的擋箭牌,引發公憤,繼續使用種族歧視這張牌,到底還有多少效力,令人質疑。正如比利時列車上,雖然也有正義的乘客發聲,但幫腔的人很少。
  危難當前,只能嚴格自律,保持最高標準的禮儀和行為,如台灣女作家的名言︰「用文明去說服別人」,否則所謂排華的一個「排」字,主動權終歸是在別人手裏。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