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Master Dynamic守得雲開 偵測癌細胞科研有成

「研發者都是寂寞的。」江爭在七年前創辦本地科研公司Master Dynamic Limited,現時在科學園擁有佔地八千呎的辦公室,逾百名科研人員,規模不小,但過往一直低調工作,「產品一日未發佈,我們就一直不能說話。」蟄伏多年的江爭,今年初帶着納米鑽石印記及偵測癌細胞技術面世,更籌備年內推出自家研發鐘錶。他笑言,公司多項研發已成熟,未來將有更多科研產品面世。
Master Dynamic Limited(下稱MD)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江爭,持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他創辦公司前,於中文大學進行科研工作,主力研究鐘錶機芯生產技術。他憶述,雖然本港鐘錶業世界知名,但當時不少中小企均倚賴外國鐘錶生產商提供機芯,再由本地企業加工及組裝。當時一家瑞士鐘錶生產商表示有意減少出口機芯,為本港鐘錶業界帶來隱憂,促成業界與本地大學合作,「當時希望做到本港鐘錶生產商可以獨立自主生產,而我的工作就是解決當中的技術難題。」
利用納米鑽石印記技術
經歷三年半研發,江爭科研團隊當時做出數百個樣本,但與外國頂尖生產商製成品相比仍有一段距離。江爭坦言,當時有感在學術界工作,難以完成科研產業化的理想,於是在一一年辭退教席創業,並在一三年成功研發利用矽生產非磁性游絲的發明,並申請專利,相關技術可以令手錶更耐用和可靠,而全球只有少數手錶製造商擁有相關技術。
不過,真正令MD受到公眾注目,卻是他們早前宣佈與周大福合作,利用納米技術,在不影響鑽石質素情況下,刻下獨特編碼標記,由於鑽石印記的大小只有二百五十微米乘二百五十微米,因此極難模仿。江爭坦言,MD與周大福合作超過三年,除了研發鑽石印記技術外,亦提供可觀察印記的精密儀器,以及設計附有相關資料的應用程式,「很多人問我這幾年在做甚麼,但產品一日未推出,我就要為合作公司保密。」
推新錶質素媲美名牌
MD三年來在鑽石身上所下的苦工,卻令江爭發現,鑽石在切割和打磨過程中產生的極微鑽石粉末,原來是一大寶藏,更可應用於不同範疇上。例如鑽石粉末進入人身後,能與特定激素結合,有助增加早期癌症檢測及治療準確性;另外,鑽石粉末亦可應用於量子通訊,確保訊息在傳遞過程中沒有被黑客竊聽。江爭笑言,他們正與多間大學合作,期望可將科研應用推出市場,「當發現鑽石優勢時,我們即時想辦法,將它發揮至極致。」
鑽石與鐘錶看似毫無關連,但江爭指出,兩者的研發技術同樣源自精密工程,其團隊在「老本行」鐘錶機芯研發方面亦無放軟手腳,他更透露,將在今年內推出自家研發的鐘錶產品,更形容其質素可媲美瑞士鐘錶名牌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江爭指出,近年不少大型企業均積極將科技引入現有產品,為MD帶來商機,其中不少科研合作已達最後階段,未來將有更多科研產品面世。
江爭予員工彈性突破常規
在江爭眼中,科研人員的角色猶如發明家,他認為管理層應給予最大的彈性,讓員工放膽突破常規。
「有創意的人都不喜歡守規矩。」江爭認為,研發與生產的工作性質不同,科研人員需要擁有創新思維。其公司的科研團隊亦以年輕人為主,正是江爭期望通過年輕一輩的新思維,解決科研難題。他更表示,經常勸同事不要加班,「超時工作及壓力太大,都會影響生產力。」
他又笑言,自己與蘋果公司已故創始人Steve Jobs一樣,有「遊花園」的習慣,「Steve Jobs說自己很多的想法都是在散步時發生,所以我也推介同事試試。」德國天鵝堡更是江爭「遊花園」的聖地,曾有一次他帶同事到德國出差,眼見大家因為時差徹夜難眠,他於是在清晨帶隊到天鵝堡「繞湖一周」,獲取靈感。
要在研發取得突破,江爭認為除了要靠人腦,更需要有一套精良的儀器,他不諱言其公司正是「用最貴的儀器,做最好的研究」,目標是「要做錢買不到、或者別人不肯賣的東西」。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Master Dynamic發現鑽納米鑽石粘上癌細胞後會發光,有助醫生及早對症下藥。 
■Master Dynamic亦研發了鑽石印記技術,在不影響鑽石質素情況下,刻下獨特編碼標記。 
■江爭稱將於今年內推出自家研發鐘錶,形容其質素可媲美瑞士鐘錶名牌百達翡麗。
Master Dynamic Limited(下稱MD)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江爭,持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他創辦公司前,於中文大學進行科研工作,主力研究鐘錶機芯生產技術。他憶述,雖然本港鐘錶業世界知名,但當時不少中小企均倚賴外國鐘錶生產商提供機芯,再由本地企業加工及組裝。當時一家瑞士鐘錶生產商表示有意減少出口機芯,為本港鐘錶業界帶來隱憂,促成業界與本地大學合作,「當時希望做到本港鐘錶生產商可以獨立自主生產,而我的工作就是解決當中的技術難題。」
利用納米鑽石印記技術
經歷三年半研發,江爭科研團隊當時做出數百個樣本,但與外國頂尖生產商製成品相比仍有一段距離。江爭坦言,當時有感在學術界工作,難以完成科研產業化的理想,於是在一一年辭退教席創業,並在一三年成功研發利用矽生產非磁性游絲的發明,並申請專利,相關技術可以令手錶更耐用和可靠,而全球只有少數手錶製造商擁有相關技術。
不過,真正令MD受到公眾注目,卻是他們早前宣佈與周大福合作,利用納米技術,在不影響鑽石質素情況下,刻下獨特編碼標記,由於鑽石印記的大小只有二百五十微米乘二百五十微米,因此極難模仿。江爭坦言,MD與周大福合作超過三年,除了研發鑽石印記技術外,亦提供可觀察印記的精密儀器,以及設計附有相關資料的應用程式,「很多人問我這幾年在做甚麼,但產品一日未推出,我就要為合作公司保密。」
推新錶質素媲美名牌
MD三年來在鑽石身上所下的苦工,卻令江爭發現,鑽石在切割和打磨過程中產生的極微鑽石粉末,原來是一大寶藏,更可應用於不同範疇上。例如鑽石粉末進入人身後,能與特定激素結合,有助增加早期癌症檢測及治療準確性;另外,鑽石粉末亦可應用於量子通訊,確保訊息在傳遞過程中沒有被黑客竊聽。江爭笑言,他們正與多間大學合作,期望可將科研應用推出市場,「當發現鑽石優勢時,我們即時想辦法,將它發揮至極致。」
鑽石與鐘錶看似毫無關連,但江爭指出,兩者的研發技術同樣源自精密工程,其團隊在「老本行」鐘錶機芯研發方面亦無放軟手腳,他更透露,將在今年內推出自家研發的鐘錶產品,更形容其質素可媲美瑞士鐘錶名牌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江爭指出,近年不少大型企業均積極將科技引入現有產品,為MD帶來商機,其中不少科研合作已達最後階段,未來將有更多科研產品面世。
江爭予員工彈性突破常規
在江爭眼中,科研人員的角色猶如發明家,他認為管理層應給予最大的彈性,讓員工放膽突破常規。
「有創意的人都不喜歡守規矩。」江爭認為,研發與生產的工作性質不同,科研人員需要擁有創新思維。其公司的科研團隊亦以年輕人為主,正是江爭期望通過年輕一輩的新思維,解決科研難題。他更表示,經常勸同事不要加班,「超時工作及壓力太大,都會影響生產力。」
他又笑言,自己與蘋果公司已故創始人Steve Jobs一樣,有「遊花園」的習慣,「Steve Jobs說自己很多的想法都是在散步時發生,所以我也推介同事試試。」德國天鵝堡更是江爭「遊花園」的聖地,曾有一次他帶同事到德國出差,眼見大家因為時差徹夜難眠,他於是在清晨帶隊到天鵝堡「繞湖一周」,獲取靈感。
要在研發取得突破,江爭認為除了要靠人腦,更需要有一套精良的儀器,他不諱言其公司正是「用最貴的儀器,做最好的研究」,目標是「要做錢買不到、或者別人不肯賣的東西」。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最Hit
中區羅便臣道女子暈倒 送院搶救不治
4小時前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創辦人 孔美琪於美國離世
20小時前
星島申訴王|紅磡菜檔老闆失戀劈價賣菜 同歸於盡價5元兩斤菜
2025-07-21 08:00 HKT
稻香放題優惠!無花果雞煲/火鍋肉/啤酒任飲任食$98起 網民:同歸於盡價 附2大酒樓特價邊爐
2025-07-21 12:59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