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劍指全球最大品牌 UNIQLO服裝改變生活

UNIQLO貴為全球第三大的服裝品牌,在香港可說是無人不識,十年前來港作開荒牛,親手將品牌帶到今日的高度。面對消費市場呈現不景氣的跡象,其大中華區行政總裁潘寧對本港市場依然樂觀,並認為其重視員工及顧客的企業文化,可讓品牌更進一步,「我們希望令品牌服裝成為LifeWear(生活服裝),是顧客生活的一部份。」記者:郭增龍 攝影:梁文輝
原籍北京的潘寧,年少時隻身到日本求學,大學畢業後便在日本UNIQLO工作。為了加快國際化的步伐,UNIQLO在○五年派遣潘寧來港作「開荒牛」,打理香港及內地的業務。他憶述,雖然UNIQLO當年在香港有一定知名度,但本地業務可說是從零開始。
  為了盡早打入本港市場,他將所有資源集中在尖沙咀美麗華的店舖內,貴為CEO的他,僅在員工休息室內另闢六十平方呎的空間作為辦公室。「其實以我們母公司的資源,絕對有能力支持一間辦公室,但我認為沒必要做奢侈的事。」他笑言,當時打開辦公室大門便是門市,可以即時掌握產品銷售情況,是當時最大的優勢。
堅持每月與員工對話
  本港首家UNIQLO分店於○五年九月開幕,即引來大批粉絲於店舖門外大排長龍,顧客由排隊,購物至付款,動輒花費三小時,創下業界神話。一年後,太古城分店開張,情況同樣墟冚。直至今日,UNIQLO在港已有二十四家分店及近三千名員工。潘寧謙稱,這不是他一人的功勞,本港員工十年來的貢獻一直舉足輕重,「剛打入香港時,全靠本港的年輕員工牽頭與傳媒溝通,並讓公司貼近本地年輕人的潮流,直至我們的分店擴張至新界區,店舖選址都是聽本地員工的建議。」
  「全員經營」是UNIQLO的公司文化,目的是培養員工視自己為公司老闆,以經營者意識和眼光思考、處理工作,潘寧對此理念深表認同,「我雖然是CEO,但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得好,三千位同事有三千個腦,他們對我幫助很大。」
  為了令員工更投入工作,每年的大學招聘會他都會參與,他更堅持每月與員工對話,讓他們知道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希望助員工擺脫零售業工作刻板的形象,找到投入工作的意義,「我是CEO,但我會與員工平等對話,我歡迎他們提出意見,哪怕是反對的意見,我也會認真思考。」
拓內地二線城市網絡
  UNIQLO在○五年打入香港市場,潘寧形容,當時內地旅客自由行剛開始,大批高質素的內地旅客來港銷費,令公司增長迅速。其母公司迅銷有限公司上星期公佈業績,截至八月底年度盈利為一千一百億日圓(折合約七十一億港元),按年增長近四成八,盈利大增主要由大中華區及南韓市場推動,其中大中華區的溢利為三百八十六億日圓(折合約二十五億港元),增長達六成六。UNIQLO創辦人柳井正近年更發表集團在二○二○年的目標,劍指成為全球第一大服裝品牌。
  為了達成集團的目標,潘寧表示,未來將會主力擴展內地二線城市網絡,期望於五年後將內地分店數目,由現時近四百家增至一千家。對於本港市場,他指出本港分店的平均月銷售額是全球第一,但未來要在香港再加分店有一定難度,希望可配合宣傳策略,提高現時分店的效率,「衣食住行是必需品,需求一定會有,我們的服裝賣點是LifeWear(生活服裝),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份。」
設獎學金回饋社會
  今年是UNIQLO在港開業十周年,將會舉辦連串慶祝活動,包括設立為期五年的獎學金計劃,受助學生更可以親身前往日本,與創辦人柳井正直接對話。潘寧說,獎學金目的是回饋社會,並讓年輕人及早了解國際化企業的營運方式。
獲選者可與創辦人對話
  潘寧表示,UNIQLO在港有超過九成的員工,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的活力一直推動公司的發展。因此他更希望及早培訓本港青年,成為國際化人才。獎學金計劃將於十一月中接受大學生申請,成功獲選者除了可以獲取港幣兩萬元的獎學金外,更可以親身前往位於日本東京的UNIQLO總部參觀,與當地的管理團隊及創辦人柳井正對話。
  他續說,設立獎學金是為了回饋社會,參加計劃的學生不需要承諾畢業後加入UNIQLO工作,「香港人對國際文化十分敏感,有潛質成為國際化人才,我們不止提供金錢,還有機遇,希望他們可以早些看到世界,為未來做準備。」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UNIQLO期望於五年後將內地分店數目,由現時近四百家增至一千家。
■UNIQLO期望於五年後將內地分店數目,由現時近四百家增至一千家。
■潘寧堅持每月與員工對話,讓他們知道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潘寧堅持每月與員工對話,讓他們知道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