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健康管理投資健康人生

健康資訊
更新時間:08:00 2024-04-26
發佈時間:08:00 2024-04-26

「很多市民努力工作一生,到退休時才想起自己的健康需要。然而那時才做身體檢查,可能已錯過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慢性疾病的黃金時間,到頭來要用退休金來支付醫藥費,所以大家年輕時就要懂得為自己的健康投資。」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醫務顧問區大鈞醫生表示,政府推出的「健康人生計劃」,就是希望為市民就人生不同階段的健康需要提供參考指引,增強自我管理健康的意識。

區醫生表示:「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健康需要,『健康人生計劃』是一項以實證為本和全面的健康策略,透過性別及年齡層分類,提升市民關注自己健康的意識。例如,計劃建議19-44歲男士每年需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建立無煙無酒及恆常運動的健康生活模式、維持理想體重並至少每兩年檢查血壓一次,女士除上述健康建議外,25-44歲曾有性經驗的女士還需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查,而44歲女士更建議開始參加乳癌篩查。至於65歲或以上女士需要關注的健康事項更多,計劃建議她們除了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外,亦需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和帶狀疱疹疫苗,此外,除建立無煙無酒及恆常運動的健康生活模式,她們也需要定期接受慢性疾病篩查,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症,以及癌症篩查,例如大腸癌、子宮頸癌及乳癌。」

在慢性疾病篩查方面,區醫生鼓勵45歲或以上沒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人士參加「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透過篩查檢視自己有否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這兩種香港人常有的慢性疾病。參加「慢病共治計劃」的市民要先選擇自己的家庭醫生並進行配對。區醫生說:「『一人一家庭醫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為家庭醫生會照顧市民和其家庭的整體健康,『睇醫生』不等於只是『睇病』,家庭醫生會為市民提供更多健康資訊及建議,提升疾病預防意識。我們期望市民可以與家庭醫生建立長遠的醫患關係。」

建立健康生活模式並持之以恆
區醫生指出癌症及心血管疾病是香港常見的致命疾病,而這些疾病跟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她舉例說:「肥胖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引發心臟病、中風、腎病等。此外,肥胖與癌症如大腸癌、乳癌都有關係。因此,維持健康的生活模式,減低肥胖的風險很重要。市民平時應自律地做運動,包括每星期最少三天做體能活動,他們可選擇每星期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至少75分鐘的劇烈運動。他們亦應每周至少兩天進行肌肉強化活動。市民應循序漸進,按自己的身體狀況而調節體能活動的強度。同時,亦應保持均衡飲食,限制攝取油、鹽和糖,並且避免吸煙及飲酒。」她續指香港人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入,走路的機會較多。她說:「上班一族只要平日多走路,例如一日累積急步行30分鐘,同樣有助維持健康的體重。」

跨專業團隊提供醫療服務
區醫生說:「地區康健中心/站會根據家庭醫生的建議,與『慢病共治計劃』的參加者共同制定健康管理目標,並擔當個案經理角色,統籌跨專業醫療護理服務,包括營養師諮詢服務、物理治療師指導體適能運動、視光師檢查眼底、足病診療師進行足病治療等,讓參加者更好管理慢性疾病。」

另外,區醫生指經常被病人問到,一旦吃藥是否就要吃一世?她解釋說:「其實血糖偏高和高血壓人士,可以透過改善生活模式,做到減藥或停藥。我過往有一位60歲患高血壓的病人,原本需要服食降血壓藥,但當他改變生活習慣,堅持每日運動,最終令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並可以停藥。因此,改變生活習慣有機會令病情逆轉,指數回復至正常水平。此外,當有慢性疾病病人因不同理由抗拒吃藥,我會嘗試了解他們不吃藥或停藥的背後原因,盡力釋除他們的疑慮。」

沒有已被確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4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如已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並成為地區康健中心/站的會員,便可登記參加「慢病共治計劃」,在政府資助下,以共付模式在私營醫療巿場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和治療服務。

地區康健中心為市民提供多項服務,包括配對家庭醫生、免費健康評估、慢性疾病預防及管理等。
地區康健中心為市民提供多項服務,包括配對家庭醫生、免費健康評估、慢性疾病預防及管理等。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