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秘史︱甄嬛全家被流放人間煉獄寧古塔 女囚心寒經歷生不如死

更新時間:07:00 2024-05-25
發佈時間:07:00 2024-05-25

在清朝,朝廷常把犯人流放寧古塔,寧古塔亦是神劇《甄嬛傳》中甄嬛全家被流放之地。究竟寧古塔是在哪兒?為何會成為當時的「流放重地」呢?到底為甚麼犯人都懼怕,甚至有人寧死不去呢?

古代五刑制度之一

黑龍江大學歷史學教授周喜峰指出,隋文帝在位時頒布了《開皇律》,確立了古代的五刑制度,包含死刑、流刑、徒刑、杖刑和笞刑,其中最嚴重的是死刑,其次就是流刑,流刑指的就是流放,刑罰比死刑稍微輕一點,因起碼保住人的性命,據稱用來表現皇帝的「仁慈」,正所謂「不忍刑殺,流之遠方」。

相關新聞:
奇聞秘史︱溥儀擁一件祖傳國寶隨身26年堅持不賣 但最後無償捐給了新中國政府
奇聞秘史|大清庫丁練「菊花神功」絕技 偷銀錠藏肛門一次夾帶數十兩
奇聞秘史|滿清最後劊子手一生斬逾300人頭 拒聽師傅「收山」晚年獲報應?
奇聞秘史|清朝最大監獄男女混囚 恐怖刑具「逍遙自在床」點解令女犯膽顫心驚?
奇聞秘史|清朝8位命運最坎坷后妃 慈禧死後遭剝清衣履「永不安寧」(下)
奇聞秘史|清朝8位命運最坎坷后妃 為努爾哈赤殉葬死後神主牌被消失(上)

清朝建立以後,亦延續了古代流傳下來的流放制度,會把罪犯流放到邊疆地區,通常是人煙稀少,荒涼至極之地。而會被判流刑的主要有4種人,第一就是反清人士,他們失敗被捕後,主犯都被處以死刑,其他的則免死流放。第二種是在官場上犯了錯誤的人,第三為清初文字獄的罪犯,最後則是重大刑案的犯罪者。有不少名人都曾被流放到寧古塔,像是鄭成功的爸爸鄭芝龍、叔叔鄭芝豹,以及明末清初的詩人吳兆騫。

流放地點的遠近,主要和罪行的輕重有關,犯的罪越重,流放的地點就越遠,且大多都是人跡罕至、生活條件刻苦的邊疆區域。寧古塔正是清朝流放罪犯的重點區域。

寧古塔在哪?為何讓人談之色變?

寧古塔並非一座塔,而是一個地名,位於現在黑龍江省寧安縣,是極其偏遠的苦寒之地,當時該處漢人很少,多是少數民族。當地天氣異常寒冷,荒涼偏僻、條件惡劣,還有不少兇惡的猛獸生活。王家禎的《研堂見聞雜錄》說,「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如此遠程,就算是普通人也得走三、四個月時間,更何況是重枷在身的流犯,至少也得比常人多上一倍的時間,被長時間關押的,由於身體虛弱很多都沒能活著走到寧古塔。

環境惡劣 不適合生存

寧古塔一年到頭無霜期不過百天。從8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5月都是白雪皚皚。而無雪的季節也是氣候陰冷,狂風暴雨不斷。南方人很難適應當地天氣,加上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那裡,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身體極其虛弱,凍傷甚至凍死平常不過。此外,這裡有東北虎,狗熊等兇猛野獸出沒,一旦不幸遇上,就是九死一生。明末清初書畫家方拱干曾形容:「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為奴為婢  飽受摧殘

來到寧古塔後,犯人們就被分配給看守的士兵為奴,做又苦又累的粗活,甚至代替牛馬耕地,挨打也是家常便飯。加之清兵發餉不及時,士兵都吃不好,這些犯人吃穿就可想而知了。幹活挨累吃不好睡不好,加上這些犯人以往大多是高高在上的官員,官家親屬,一旦成為低賤囚犯,思想上很難接受,身心俱疲飽受摧殘,比死更難受。

而且一般被流放到此的還有犯人的妻子兒女。女人會被當成軍妓,被軍官或者士兵凌辱,這種折磨讓人崩潰。

正因寧古塔環境惡劣,加上流犯待遇極差,令人聽到後談之色變,不少到了寧古塔的犯人,也往往會冒著殺頭風險逃跑,《清史稿》對此有載,「黑龍江、寧古塔等處發遣人犯,逃者甚眾」,很多人寧願逃入深山餓死凍死,也不願在此為奴。

---
由即日起至5月27日,參加《星島申訴王》「港人置業意向」問卷調查,即有機會贏走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2張或SMARTECH智能煮食鍋! https://bit.ly/3V7t3o7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 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