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維持7000萬台幣交保 新黨議員:司法畏懼民意
發佈時間:12:22 2025-09-16 HKT

台灣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5日一審裁定以7000萬元(新台幣,下同)交保,二審撤銷,台北地院周一(15日)傳訊柯文哲,經6個多小時評議後,柯文哲仍維持7000萬元原交保金裁定交保。民眾黨表示,無罪推定原則下,本就不該限制柯文哲受憲法保障的人身自由及通訊自由;會持續陪伴他及其家人,共同捍衛清白。新黨北市議員侯漢廷在臉書用3個關鍵法律、政治、民意,分析解釋柯文哲「重獲自由」。
民眾黨:持續陪伴捍衛清白
柯文哲、中國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涉京華城案等遭羈押禁見,日前聲請具保停押,台灣台北地方法院5日裁定柯文哲新台幣7000萬元交保,應曉薇3000萬元交保,都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8月。北檢日前提出抗告,高院撤銷原裁定發回更裁。北院15日再度裁定柯文哲、應曉薇交保,且維持原交保金額。
台灣民眾黨透過聲明指出,台北地方法院合議庭裁定「證據清單所列證人數量甚多,一概予以限制接觸,恐怕過度限制被告一般行為自由,有限制過當之疑慮」,並明定不得接觸的證人範圍限於「本案後續尚待傳喚到庭進行交互詰問之證人」。
民眾黨認為,在無罪推定原則下,本就不該限制柯文哲受憲法保障的人身自由及通訊自由,北院合議庭的裁定,印證先前台北地方檢察署主張所有兩、三百名在證據清單上的證人,即使毋須再出庭,也應禁止接觸,明顯不當。
民眾黨強調,柯文哲歷經近一年不見天日的羈押禁見,身心靈飽受煎熬,民眾黨會持續陪伴柯文哲及其家人,共同捍衛清白。
侯漢廷分析:司法畏懼民意
「柯P重獲自由,容我事後諸葛從幾個維度解釋」,侯漢廷指出,一是「法律層面,羈押要件消滅」,檢方根本拿不出實證;關鍵二就是「政治層面,鬥爭算計」,放出柯文哲,破壞藍白合,北檢抗告只是為了面子,未必符合最新聖意,否則理由就不會如此荒謬且不堪一擊,畢竟,許多國民黨支持者不論是否認同柯文哲有罪,都看不慣北檢羈押1年的押人取供,釋放柯文哲,有助抵銷藍營同情柯文哲。
侯漢廷也說,他認為影響最大是第三,「司法畏懼民意,見風轉舵」,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的民調爆驚天逆轉,同情柯文哲者暴漲150萬人,本來許多人認為柯文哲有罪,1年後改認為柯文哲是冤獄和政治迫害了,且關押柯文哲1年發生許多「由綠轉投白」現象,這波操作簡直是「司法自殺式襲擊」,原本想用羈押柯P打擊民眾黨,結果反倒讓柯P變成「司法迫害人氣王」,若繼續壓住柯文哲,民眾會把法院當成綠營的自助餐,司法威信徹底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