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3:08 2023-09-01

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教小朋友教得不好,但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來看一看家長的教養是不是好的。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這三個良好行為,就說明你的教養已做得很好了,來讓我們一起來互相鼓勵!
教得好的第一個行為:努力嘗試面對挑戰
當你的孩子遇到困難時,到底他會拒絕面對,還是會願意平靜下來,勇於面對?如果是後者,就代表了父母着重「成長型思維模式」,讓孩子知道眼前短暫的勝敗並不是最重要,而是我們有沒有付出努力,並要在困難中學習,要求自己比上一次做得更好。
如果你也想栽培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多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欠缺了哪一方面的資料,才能解決眼前這個問題呢?」

教得好的第二個行為:孩子想與你溝通或伴在你身邊
當小朋友經常想陪伴在你身邊,甚至會要求你為他多說幾個枕邊故事,恭喜你,這代表孩子非常信任你,有在你的身邊會很有安全感。
如果你也想增加小朋友的安全感,我們就要留意自己能否真的做到「說到做到」。父母能夠做到「說到做到」,除了能提升小朋友的責任心,同時也會增強他們的安全感,例如是我們答應了會在周末帶孩子去樂園玩耍,我們就要盡力履行這個承諾。家長千萬不要看輕這一點,因為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要面對很多突如其來的變化,如果我們能夠履行自己對孩子所作出的承諾,就能增加他們對這個家及這個世界的信任度。

教得好的第三個行為:會為自己的過錯道歉
要承擔責任、向別人誠心道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枉論是成年人,時至今天,我仍然聽到有些家長會說:「我不喜歡孩子向別人道歉,這會讓孩子站在下風。」
這句話令我回想自己的人生中所遇到不願意道歉的人。在此,我也想邀請你回想這一類人:請問不願道歉的人所給你的感覺是舒服還是難受?相信當你想起這一類人時,他們給你的感覺也不是特別舒服吧。因此,如果我們沒有教導孩子向別人好好道歉的方式,其實我們可能也為社會教出更多令人不舒服的人。

其實先向別人道歉不一定等於站在下風,相反,一個懂得承擔的人甚至有能力左右大局。因此,我們可以為孩子立下榜樣,讓孩子看到我們可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接納別人對自己的意見,例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真的很抱歉,剛才壓力太大了,忍不住對你大聲說話,我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讓我們再來一次吧。你今天過得怎麼樣?」當我們誠心說這句話,並且願意改進,慢慢便會留意到小朋友下一次有偏差行為時,他們也會對你說類似的話。(為甚麼我會知道這件事?因為我的學生已經會善用這種說話方式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看法了。)
Dr Rosa Kwok 兒童心理學家
從事兒童早前教育研究超過12年,現正在英國的一所大學擔當兒童心理學講師,療瘉各位因培養孩子而煩躁不安的爸爸媽媽。

教育文章:https://drrosakwok.com/blog/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DrRosaKwokTV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rosakwok/
相關文章︳子女管教︳十大沒有禮貌的行為!專家教路3招教出尊重他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