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2:32 2023-08-27

在香港,壓力大似乎已經成為常態,無論大人小朋友,都壓力爆煲。針對近日社會上發生不少悲劇,如果真與壓力有關,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替小朋友減壓?小朋友未必懂得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家長又可以如何引導他們?一些小玩意和活動或是好幫手。
兒童減壓小玩意1. 鬼口水
俗稱鬼口水的Slime有不同玩法,放在手上可以隨你搓圓撳扁,又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不同材料,做出不同顏色和手感的鬼口水,因此不少孩子都非常愛玩。Slime it!負責人之一莫可欣表示小朋友可以將鬼口水放在手上揉、捏、抓、握,還可以用雙手拉扯、延展、塑形,發揮無限創意,從中刺激感官,有助身體和觸覺的發展。相關的觸感刺激令小朋友拿在手上玩起來有種疏解壓力,放鬆的感覺。「鬼口水介乎於固體和液體之間,軟軟稀稀糊糊的,但卻不黏手,拿在手裏觸感非常特別,令人暫時忘卻煩憂。


如加入不同材料,譬如鬚膏、輕黏土,可增加拉伸度,做出拉氣球、拉花;吹氣則可令它膨脹;配合黏土製作出與別不同的藝術品;加入Instant Snow Powder就可以把鬼口水變成軟綿綿毛巾手感;添加雪粉又可營造出另一種令人愉悅的質感和感官體驗,做出自己特有顏色或手感的鬼口水,過程讓人有滿足感。」而選擇特別的裝飾,如各種顏色的幻彩亮片、亮粉或加入一些孩子喜歡的香味,鬼口水就會變成七彩斑爛的玩具,令孩子心中愉悅,忘卻壓力。

Slime it!
地址: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K11 Musea B2層B242舖
查詢: [email protected]、6662 1384(WhatsApp)、IG @slimeithk、facebook @Slime it
兒童減壓小玩意2. 紮染
有別於畫畫或其他藝術,紮染通常集中布藝創作,不論袋、帽、衣服、手巾、頸巾都可以,非常實用。「紮染同時是一種不設限的藝術,可以使用簡單、平常又觸手可及的材料作紮的部分,同時又可以用食物如薑黃及草本藍靛作染的部分。小朋友既可訓練手指靈活性外,也由於製作時沒有特定規範,小朋友便可在無壓力狀態下學習。」澄明手作創辦人何巧怡(Helen)說。她認為紮染是一種有效的減壓和情緒表達方式。「有別於一般的繪畫課程,孩子們不需要在畫紙上使用畫筆按照指示創作。相比之下,紮染需要孩子們靈活使用雙手,使用相同的技法,卻可以製作出無限的可能性。」於紮染的製作過程中,孩子們有更大的創作自由度。家長可予以鼓勵,增強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在創作過程中發掘自己的潛力和獨特性。

Helen續指:「其中一種常見的染法是『雲石染』,這種染法是將紙張捲成一團,然後用棉繩或橡筋綁緊。在製作過程中,透過觀察孩子的手部緊張度和紮的形式,可以了解到孩子情緒表達的方法。」此外,紮染也有不同的色彩選擇,其中色彩的深淺配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壓力情況。「如果孩子在製作過程中遇到挫折或失敗,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心態,例如學會接受失敗、從失敗中學習等,這些方法有助於幫助孩子更好地減壓和表達情緒。」她提醒道。

澄明手作 Rapture Handmade
地址: 土瓜灣上鄉道39-41號昌華工廠大廈8樓807室A1
查詢: [email protected]、9786 8237(WhatsApp / Signal)、https://rapturehandmade.com/、IG @rapture_handmade、facebook @澄明手作 Rapture Handmade
兒童減壓小玩意3. 串珠
「串珠仔」相信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小小的珠子透過自己的創意串成各式各樣的飾物,如手鏈、頸鏈,甚至掛在手機、手袋的吊飾。Billion Bead創辦人Maggie認為串珠仔是一個非常療瘉的行為。「除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元素和顏色之外,把東西拼湊起來的過程亦需要專注力。而這份專注力不是上課聽書那種,而是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過程中可以好好放空自己,暫時放下煩惱和情緒,從而達到減壓的效果。」
點擊圖片瀏覽兒童減壓玩意:
Billion Bead
地址:觀塘成運工業大廈413室
查詢: 5489 7365(WhatsApp)、IG @bbillionbeadd
兒童減壓小玩意4.潑墨
潑墨畫工作坊Splatter Lab職員介紹:「潑墨畫可分不同形式,包括流體畫類型及潑墨畫作。兩者分別在於一個動靜較小,把顏料從瓶子倒出,讓它自然慢慢流動;而另一個則動作幅度比較大,需要依靠手部動作不斷重複潑。」至於潑墨如何達到減壓?他們認為小朋友的精力一般都較為旺盛,在一個充滿顏料、不受場地及清潔限制的地方,能夠讓他們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更易釋放力量和發洩情緒。
點擊圖片瀏覽兒童減壓小玩意:
Splatter Lab
地址:觀塘成運工業大廈413室
查詢: 6912 2418(WhatsApp)、IG @splatterlab_hk
心理學家:先認識情緒才能減壓
心理學家陳頌恩(Joanne)表示,面對小朋友出現異樣,家長要先帶小朋友看醫生排除身體不適等生理因素。「當小朋友出現習慣改變,如胃口、睡眠,情緒或社交方面,突然不想上學或不願與人接觸,做引人注意的事、行為倒退,家長都要特別留意。」Joanne提醒,面對突然轉變,小朋友都容易出現上述情況,如開學、照顧者的轉變、搬屋、弟妹出生、親人離世等,家長應盡量避免多項轉變同時發生。若真的無法避免,家長也可以多陪伴、聆聽,觀察子女的狀況。「有時家長明明關心子女,卻無意中用了責備的口吻,這些也應該盡量避免,要理解他們正在過渡某些情緒,多給予耐性。」她建議家長可以利用故事書、情緒卡等小工具讓孩子先認識情緒。「要處理情緒,首要認識情緒。譬如小朋友經常發脾氣,家長可以讓他們認識『憤怒』這種情緒,再引導他們思考感到憤怒的原因,這種發洩方法是否恰當,有沒有別的方式替代。」

Joanne指壓力大有不同表現,發脾氣是其中一種。而壓力是導致情緒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因此懂得如何處理情緒其實非常重要。「小朋友壓力大非常普遍,曾試過到圖書館跟小朋友作分享,當我還在思考如何跟他們解釋『壓力』這個概念時,誰不知一問之下原來全場小朋友都知甚麼是壓力,更有兩個幼稚園小朋友爭論到底誰的學校壓力比較大,當年我可能上到中學才開始理解甚麼是壓力。」她認為造成香港小朋友壓力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學業、家長。「雖然在香港從小便要與人競爭,但小朋友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要有適量的喘息、玩的空間,讓他們選擇做喜歡的事,有助其身心發展。」當孩子情緒出現波動時,家長自己亦要保持冷靜。「不論家長或小朋友,若覺得自己情緒開始不穩,可以去廁所洗面冷靜一下,分散注意力。」如果有另一位照顧者在場,確保小朋友安全的情況下,家長也可以考慮離開現場,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宜勉勵切罵孩子「蠢」/「冇天分」
家長也可以教小朋友深呼吸,有助減壓及平伏情緒。「有些小朋友可能覺得家長攬一下自己也會紓緩情緒,面對這些要求,家長也該盡量配合。」此外,家長不妨多問子女「今日的心情如何?」、「發生了甚麼事?」,讓他們知道事情與情緒的關連,例如緊張,因為明天要考試,這樣便知道小朋友的其中一個壓力源頭是考試,繼而協助他們處理。家長亦應避免罵小朋友「蠢」或「冇天分」,以免小朋友覺得即使再努力也不會改變到結果;可以跟孩子說「見到你的努力」或者一起研究下次可以如何做得更好,讓他見到進步的階梯,這樣便能夠在逆境中獲得營養。
2款減壓小手工
以下是兩款Joanne推介的小手工,簡單易做,隨時紓緩壓力:
1. 冷靜瓶
用膠水、水、閃片自製。當小朋友看着裏面的閃粉沉澱,有助平伏情緒,有些甚至覺得擠膠水這個動作已經非常減壓。

2. 刮畫
想像令你覺得最舒服的地方,將它畫出來,在想的過程中已經能讓人感到放鬆。當小朋友下次再遇到壓力大的時候,也可閉上眼睛幻想。

專家建議:
一些小玩意或手工也許可以減壓,但如果問題長期持續,便需要尋求專家協助。

相關文章︳親子健康︳小朋友情緒突變唔一定係曳!家長留意2大症狀觀察是否有兒童情緒病
根據註冊心理學家陳頌恩(Joanne)表示,如小朋友出現異樣,家長可帶小朋友看醫生排除身體不適等生理因素。若小朋友出現習慣改變,如胃口、睡眠,情緒或社交方面,突然不想上學或不願與人接觸,做引人注意的事、行為倒退,家長都要特別留意是否壓力過大。如遇上突然轉變,小朋友都容易出現上述情況,如開學、照顧者的轉變、搬屋、弟妹出生、親人離世等,家長應盡量避免多項轉變同時發生。若真的無法避免,家長也可以多陪伴、聆聽,觀察子女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