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秘笈|升中課業艱深受挫 首要保持學習熱誠【594期】

其他
更新時間:18:16 2021-10-12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1-10-14 HKT

踏入中學階段,中一學生除了在作息時間、環境轉變及人際關係等方面需時適應外,亦會發現中學的課堂及作業比小學的更為艱深,課程要求學生融會貫通不同知識。因此,升中學生常會因未熟習新階段而成績退步,學習信心和興趣受挫,令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求減退。有社工指出,家長除了要給予時間和空間讓升中孩子適應外,也要協助他們保持對學習的熱誠和興趣。


中一生易感吃力
香港青年協會駐校社工陳文偉(Ray)表示:「升上中學階段,學生會感到學業難度比小學階段有所提升,故中一學生在學期初或經常因成績未如理想及感到吃力,而令學習興趣慢慢減低。故此,要協助中一生適應中學程度,必先讓他們保持對學習的熱誠和興趣。」他認為,當人做事時可保持熱誠和興趣,往往能做出自己滿意的結果,讀書亦然;雖然升中學生需時適應更高的學術程度,故未必每次測驗考試都有好成績,但只要保持熱誠和興趣,終究會有進步。


接受自己需時適應
Ray指出,中學與小學的課程相比,除了難度提升,原本小學的常識科在中學亦細分為地理、科學、生活與社會科等,中一學生需時適應。「面對知識難度的提升、科目的增加,升中學生的學業壓力固然增加。同時他們害怕失敗、擔心應付不了轉變,這些負面情緒影響他們對學習的信心,更甚是學生可能因成績不理想而令學習熱誠受打擊。」


因此,Ray提醒中一學生要理解自己需要時間適應新階段的學習,不要因學期初的學術表現不清,而減少對知識的渴求和熱誠,家長亦要給子女空間調適,若其功課測驗成績未如理想更應鼓勵他們,一同分析錯處並尋找進步方法,有助孩子保持求知欲及學習興趣。


課前預習適應英語授課
Ray表示在學習上,升中學生通常覺得最難適應的是語言,「有部分孩子因為從中文小學升上英文中學,未接觸過以英文授課的歷史、地理、科學科等,所以他們對於使用全英語上課感到吃力,影響對學習的興趣。」他建議學生可以利用課前預習,適應學習語言的轉變;課前預習能夠令學生在上課時更快理解課題,並有助鞏固英語能力,對日後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在課堂上能更快理解內容,有助減低他們對英語授課的恐懼,提升自身對英文能力的信心,甚至因成績有進步而變得更有學習熱誠。」


知己知彼了解自身長處
Ray認為學生要知己知彼,「各人都有長處,不要因為同學在某些科目上比自己強就氣餒,但也不要因自己有好成績而自滿。中一學生要緊記剛剛才踏入新階段,在測驗默書中沒得到好成績,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各人有擅長的科目,不要跟別人比較,只需與自己比較,每次有進步就勉勵自己,並於下次把錯處改正,便可再進步多點,保持求知欲。」他又提醒家長,不要強求子女每次都有好成績,反而要讓孩子有空間接受錯誤,再加以輔導助他們理解錯處,於下次修正。


Q&A
Q:
子女升上更高年級後,成績仍未有顯著進步,家長應如何介入?


A:正如上文所指,孩子升上中學後,理應有一定的成熟度,可自律地處理學業,若家長主動介入,未必有顯著成效。家長反而可以多點關心子女,了解在學習上有甚麼難題一直困擾着他,也可以給予意見和建議,提供報讀補習班、留校補課等選擇,這些都是家長能夠從旁協助而又不添加子女學業壓力的方法。


文:郭子豐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育兒秘笈|升中需學時間分配 兼顧學習興趣與休息【590期】


育兒秘笈|藉課外活動識朋友 減升中孩子距離感【588期】




中一學生面對各種轉變,可能仍需時調適,故成績才未見有進步。
中一學生面對各種轉變,可能仍需時調適,故成績才未見有進步。
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英語,有助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逐漸使他們不怕以英語上課。
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英語,有助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逐漸使他們不怕以英語上課。
各人有其長處,部分孩子語文能力欠佳,但可能擅長其他範疇,如科學、藝術、音樂等。
各人有其長處,部分孩子語文能力欠佳,但可能擅長其他範疇,如科學、藝術、音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