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期 育兒秘笈】升中需學時間分配 兼顧學習興趣與休息

其他
更新時間:11:57 2021-09-16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1-09-16 HKT

受到新冠疫情的限制,全港學校只能在半天上課的基礎下開學。雖然如此,有社工表示對於剛升讀中一的學生來說,仍然需要約一個月適應中學階段的上課時數、作息安排等,家長可以從旁觀察他們在時間分配上有否出現困難,適時跟進並一起解決難題。


中小學生活大不同
香港青年協會駐校社工陳文偉(Ray)說:「小六學生在升中後,會留意到中學生活與小學十分不同,例如課堂安排較為彈性,科目也較仔細劃分,過往的常識科被通識科取代,並分拆成科學、地理、中國歷史等科目。」他表示,中學課堂數目較多,意味學生要吸收更多及更深入的知識,無形間加大了學生的學業壓力。他提醒,學生要學懂分配時間,例如如何安排做功課、溫習、興趣班、補習班及休息時間,才可減輕學業壓力,避免在時間緊迫下感到被壓垮。


平衡興趣與學習
「一天有二十四小時,扣掉睡眠及半天上課時間,學生約有十一至十二小時的自由時間,需要適當地分配。」Ray表示,因為香港學生參與愈來愈多課後活動,而中學生的時間安排較小學生具彈性,所以學校或教育局均沒有統一的時間分配建議供學生參考。「以社工角度而言,這十二個小時可以平均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興趣學習、靜心休息、親子互動。」


在興趣學習方面,Ray指出對於升中學生,跟上中學的學習進度,同時發展興趣潛能很重要;然而,因欠缺時間分配技巧,學生容易作出不平衡的分配,不少學生會多把時間偏重於發展興趣上,令課後溫習時間相應減少,繼而影響學業進度並增加壓力。「另外,剛升中的學生可能未熟悉班中同學,建議他們參與學校提供的活動或課後興趣班,或參加制服團體,從而認識朋友,互相交流,分享心中的煩惱有助紓緩壓力。」雖然Ray鼓勵學生多參與上述活動助放鬆減壓,但提醒同時要做好時間分配,建議每日平均分配各兩小時於課外活動及做功課、溫習,以免影響學業。


親子傳授時間分配技巧
至於靜心休息的安排,Ray認為此部分較為彈性,可視乎個人需要而自行決定時間長短。「顧名思義,靜心休息是整個人靜下來休息,方法有很多,例如有人很喜歡在洗澡時靜下心神,有人則利用靜觀方法或聽歌等。」他續說,當中的方法並不重要,重點是要花點時間來做些能放鬆心情、令人舒服的事。「就中一生而言,家長可以嘗試放手,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娛樂,找出讓自己休息的方法,例如上述的興趣班。但就這部分而言,重點是休息、放鬆,而非潛能、技能的發展。」因此,他認為學生在周末或假日應盡量放鬆心情,並多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例如相約同學逛街吃飯、做運動等。


「父母親作為小朋友成長路上的重要角色,親子互動對其培養時間分配的觀念,以及減輕壓力有幫助。」Ray認為在時間分配上,雙親作為成年人,應該有一定的計畫能力,當子女未有相關觀念時,家長可擔當「領頭羊」的角色,教導子女如何安排時間,例如自訂時間表、訂立一天的目標等;另外,透過親子共處時間,父母可誘導子女說出在升中後遇到的困難,一起尋找解決方法,有助減輕孩子壓力。


Q&A
Q:
子女明年將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或日夜顛倒地溫習,家長可怎麼辦?


A:最重要是孩子要了解如何適當地分配溫書和休息時間。在食晚飯等共處時間中,家長可與子女天聊天並了解其溫習進度,但千萬不要催迫他們,以免增加其備戰考試的壓力;同時趁機讓子女明白過分溫習不會令成績突飛猛進,更可能適得其反。相反,他們要有適量的休息,才有精力及能夠有效地溫習,吸收知識。


文:郭子豐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589期 育兒秘笈】疏導升小學生情緒 助孩子主動交友




學生要學懂如何分配時間,尤其要面對文憑試的,更要避免因溫習而日夜顛倒、過度操勞。
學生要學懂如何分配時間,尤其要面對文憑試的,更要避免因溫習而日夜顛倒、過度操勞。
孩子參與課餘活動可發展興趣及潛能,但要注意時間安排,以免影響學業。
孩子參與課餘活動可發展興趣及潛能,但要注意時間安排,以免影響學業。
親子互動時間有助子女向父母打開心窗,分享壓力,亦有助建立親子關係,父母更可趁機教育子女時間分配的技巧。
親子互動時間有助子女向父母打開心窗,分享壓力,亦有助建立親子關係,父母更可趁機教育子女時間分配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