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討好特朗普 內部分裂加深

更新時間:03:00 2025-06-29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6-29 HKT

  北約上周舉行峰會,成員國同意未來10年將軍費由佔GDP的2%增至5%。北約達成共識,只因成員國無法硬槓美國總統特朗普脅逼,惟有暫時屈從,然而加軍費可能淪為數字遊戲,成員國亦會積極減少對美依賴,北約達成加軍費共識,並未增強團結,反而加深美國與盟友的衝突與分歧,長遠削弱北約實力,對世界和平反而是好事。
  此次北約峰會最惹人側目的插曲,是北約秘書長呂特刻意討好特朗普,除向特朗普發私人電訊,歌頌他令盟友提高軍費,是重大勝利,還諂媚地稱特朗普作「爸爸」,應嚴厲對不乖的「小朋友」國家。喜歡別人逢迎的特朗普對此極為受落,即在其官網發售印有「Daddy」的T恤。
盟友不滿勢拖延增加軍費
  對特朗普卑躬屈膝的不止是呂特,北約成員因依賴美國軍事保護,被逼遵從特朗普要脅,同意將軍費增至GDP的5%,令盟友與美國矛盾更深。
  其一,盟友不滿特朗普強人所難。北約2014年同意將軍費由GDP的1%增至2%,成員沒有認真執行,此因歐洲國家面對財赤高企、國債沉重、人口老化等結構問題,就算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各成員被逼增加軍事開支,至今仍只達2%目標的7成。特朗普脅逼北約將軍費目標,再暴增一倍半至GDP的5%,等同逼成員國再縮福利開支、無力提振經濟,將令歐洲經濟更差、社會矛盾更深、政府管治更難。
  因此,北約同意未來10年將軍費增至GDP的5%,只可能是空頭支票,各成員勢將拖延,以待特朗普4年任期結束;且還可玩數字遊戲,因軍費增至GDP的5%,分為3.5%核心軍費、1.5%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和網絡安全等,成員國可先用對經濟有益的道路、港口、網絡建設交數,拖至特朗普卸任。
  且過去成員不達標,北約亦無懲罰機制,今次西班牙表明不跟,北約亦裝作沒聽見,只有特朗普覺得被挑釁,威脅要收西班牙雙倍關稅。
  其二,不滿特朗普只搶利益,不負責任。特朗普一直質疑北約的集體防衛規定,不肯承諾會否協助成員抗拒俄國攻擊;對俄烏戰爭,特朗普就暫停支援烏克蘭,並逼烏國向美交出礦產資源利益,卻將防衛烏克蘭責任丟給歐洲。且特朗普雖逼各成員加軍費至5%,但美國沒表明跟從,且他還想削減美國駐歐軍隊,以削開支,更令歐洲不滿。
  其三,歐洲要減少對美國依賴。特朗普脅逼北約成員大加軍費,如意算盤是要各國大買美國武器,北約歐洲成員過去5年進口武器,近三分二來自美國,較之前5年的52%急增。北約成員因依賴美國武力極深,不得不被特朗普訛詐,若要擺脫美國剝削,必須減少對美依賴,其中就要少買美國武器,將錢用以發展本土國防工業。歐盟3月提出2030年前,用8000億歐羅強化武裝,其中最少65%須購買歐盟、挪威和烏克蘭生產武器,餘下35%可購買夥伴產品,唯獨不買美國武器。
亞太國家卻步 挫傷北約擴張
  北約峰會表面團結,內部貌合神離加劇,對全球格局有兩個啟示。
  第一,美國盟友短期屈從特朗普,長期則會拉遠距離。美國盟友短期採取討好政策,除了軍費讓步,歐盟亦放聲氣會在關稅談判讓步,以安撫特朗普,在無關根本利益的議題上,美國盟友更會妥協,如聯手打壓中國或其他美國敵人。但長遠而言,美國盟友將積極建立戰略自主,要有獨立於美國的軍事、外交政策,避免再遭美國總統壓榨。
  第二,北約插手亞太行動受挫。北約近年都邀請日韓澳紐等4國參加峰會,以圖將北大西洋之手伸入太平洋,遏制中俄。然而,特朗普不止脅逼北約加軍費,日韓澳亦遭同樣壓榨,3國領導人在會前知悉北約就範,為免遭集體壓力,才臨時取消赴會,挫傷北約擴張行動。
  北約是軍事組織,傾向用武力解決問題,與世界和平根本矛盾。冷戰結束後,北約為延續生存價值,廿多年來積極東擴,結果逼出俄烏戰爭,近年又想伸手入亞太,搞亂地區,現在再大加軍費,將全球變成更危險火藥庫。因此,北約內部分裂加深、亞太國家卻步,對全球安全反而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