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麵包店老闆揭秘 急凍菠蘿包3毫子一個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5 HKT

「預製菜」疫後越趨普遍,今年初本港有連鎖茶餐廳被揭使用由內地工場預製的菠蘿包,引起市民熱議,該公司其後回應稱雖在內地廠房製作,但食譜是集團自創,由集團提供配方及步驟給內地廠房每日新鮮製造,製作成本比本地烘焙高出一成。
究竟「預製麵包」成本多少?其味道和口感與新鮮出爐的又有何分別?曾因「熱香餅漢堡」爆紅的荃灣泰興餅店老闆陳贊善接受《星島》訪問時透露,曾收到本地生產麵包工場報價,以急凍菠蘿包為例,約3至4毫子一個,轉手便可賣4至5元一個。
陳贊善以自己麵包店為例,僱用7個麵包師傅連同職員近20人,假設攞貨取代自製,「7個師傅炒剩1個焗返熱啲包就得」。
內地工場預製 慳租金師傅
他表示,本港租金及工資上漲,加上經濟不景,眼見越來越多採用預製食品或材料的食肆出現。他在荃灣路德圍地舖的麵包店,一個近千呎舖位租金約六位數字,加上工資增長,時薪少於60、70元根本請不到人;相反,如在內地工場製作麵包,他形容租金當然「差天共地」,麵包師傅薪金亦起碼平一半。
他相信,工場預製食物的情況在香港只會越來越普遍,雖然有部分老闆會堅持用食物質素吸引客人,但也有一批的取態會較實際,非常注重成本控制,甚至考慮用機械人或預製菜取代現有人手。對於會否令傳統技藝失傳,他歎謂:「我都驚有呢一日嚟到。」
不過,他指「預製」二字雖然感覺上或帶貶義,但港人實際擔心的是有否食安監管、是否從境外傳入的劣質預製食物,如果一些獲ISO認證、屬有信譽的大工廠,自己也會放心食用。
他認為在市道差、飲食業寒冬期間,更需要保持質素吸引回頭客,而非繼續削減成本。他舉例,一個腸仔包變短四分一、薄餅包放少兩粒菠蘿,「其實客人係知㗎」,認為店方越大方、客人越慷慨消費;相反越「度縮」,客量便越少,其店舖近年生意仍維持平穩。
港人嘴尖吃得出優劣
本港連鎖麵包店不少自設工場製包,陳贊善形容「無比較無傷害」,他解釋一個麵包在工場製作、焗好、冷卻、包裝後運送到各分店,起碼相差12小時,工場預製麵包與即場新鮮現焗的最大分別在於口感,前者麵包可能較硬身、彈性較差。
陳贊善強調,香港人對食物要求不低,懂得分辨優劣,舉例有些人愛吃新鮮出爐、有些人愛日本包和西式包,而是否預製「食得出」。被問到市民自身選擇抑或商家的責任較大,他認為是後者,尤其在今天經濟環境,很多市民都是「邊度平幫襯邊度」。對於有老闆選擇購入低質食材以降低營運成本,或增加收入,「我覺得呢條路係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