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商會研今年第4季出發訪美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4 HKT

中美兩國角力持續,香港總商會主席陳瑞娟表示,現時難以判斷關稅戰最壞時間是否已過去,自言沒有水晶球,未知90天後會有哪些刺激性的政策出來,正靜觀其變,密切留意相關發展。對於早前貿易戰升溫時總商會推遲訪美行程,她指有機會於今年第4季出發。另就公司遷冊機制開始接受申請,她引述不少企業有興趣,認為遷冊機制有助展現香港潛力。
總商會昨舉辦周年會員大會,主席陳瑞娟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時表示,全球局勢變化迅速,香港面對地緣政治不穩定及經濟挑戰,但仍然展現出卓越的適應能力,憑着「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既能與內地緊密連接,亦能與國際市場接軌,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角色,因此暫維持今年經濟增長2.3%的預測。
美商來港尋助力轉移生產地
陳瑞娟指,香港經濟保持穩健發展,去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達2.5%,呈現穩健復甦;貨物出口總額同比上升8.7%,供應鏈競爭力強勁,至於外來直接投資總額亦突破670億元,增長近10%,反映市場對港信心。
陳瑞娟又稱,香港IPO市場去年排名全球第4,新集資總額超過800億元,而至近日寧德時代在港上市,是今年全球最大的IPO交易,香港排名已晉升至全球第2位,展現香港資本市場的韌性。
因應貿易戰,總商會早前推遲原訂4月出發的訪美行程,陳瑞娟期望今年第4季可以訪美,又提到近日有美國商界訪港,希望跟本港商界合作,協助他們將部分內地生產貨品轉移至東南亞,將為本港帶來機遇。
林健鋒:接下來要求變識變
另外,《2025年公司(修訂)(第2號)條例》昨刊憲生效,政府即日起接受在香港以外地區成立的公司,申請遷冊來港。陳瑞娟說:「對於我們推動區域經濟、總部經濟的發展應該會很有幫助,例如AXA已經第一個『舉手』,仍有許多其他企業有諮詢條例。因此這個在業界,大家推動了很久,亦知道對於香港很有潛力。」
總商會立法會代表、經民聯林健鋒表示,因應美國關稅戰有90天的紓緩期,很多港商可以將貨物出口,更出現爭奪貨櫃箱情況,認為今次危機為香港各界,包括出口及製造業帶來新的商機,不相信美國買家會不再購買內地貨,接下來要「求變」、「識變」。他強調縱然關稅戰降溫一些,全球經濟環境變幻莫測,希望銀行界可多支持企業。
近日不少企業裁員甚至結業,林健鋒認為,香港正處於轉型期,企業進行優化,利用更多新科技簡化公司運作及調整員工的工種,料在未來陸續發生,若調整得宜會增加香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