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線事故議員料罰款1800萬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4 HKT

港鐵將軍澳線前日因供電及信號系統出現故障,致服務受阻約5小時,運輸及物流局已要求港鐵日內提交報告,下周一到立法會交代。運物局局長陳美寶昨與港鐵管理層會面,敦促港鐵全面和有系統地為整個鐵路網絡作風險評估,及改善緊急應變包括乘客疏導和發放資訊等安排。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張欣宇估計,按罰款機制,港鐵可能要罰款1800萬元。有工會認為,事故處理上有改善空間,建議港鐵加強培訓,並聯同其他部門多做演習。
事故發生在前日傍晚放工繁忙時間,大批市民一度有家歸不得。陳美寶要求港鐵加快善用科技,強化「預測性檢測及維修」能力,加強鐵路系統靭性。她亦指示運輸署,仔細檢視如何加強協調各公共交通營辦商在突發情況下的緊急應變工作,以期在類似事件發生時作最適切及迅速的調配,協助減低對市民的影響。
工程師倡以AI監察電力系統
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前任主席勞偉籌表示,除了機場禁區內的旅客捷運系統採用第三軌供電,港鐵全線都採用架空電纜,其中東鐵線、屯馬線採用25000伏特交流電,將軍澳線、港島線等市區各線,則採用1500伏特直流電。他指,將軍澳線上次與電力系統相關的事故發生在2013年,當時導致全線癱瘓5小時,認為數字上未算特別多,「所有系統都有可能出現故障,不可能避免」。
勞認為,港鐵可進一步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技術,提升保養及維修效率,減低事故發生機會,「安裝更多傳感器在系統上,加上以往維修數據,就可用人工智能做大數據分析,嚴密監察電力系統,希望加強預防」。他亦指出,渡輪載客量較巴士多,建議當將軍澳線服務受影響,有關方面可臨時加開來往將軍澳至北角的渡輪航線,更有效疏道繁忙人流。
盧覺強:及早更換較舊零件
曾任港鐵工程師的張欣宇昨在電台節目表示,港鐵工程人員在事故中花了頗長時間分析發生故障的位置,建議港鐵除日常保養外,亦可安裝更多傳感器,實時監測架空電纜情況,更快了解故障成因。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盧覺強則建議,港鐵應及早檢查並更換鐵路系統中較舊的零件,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張年生表示,涉事路段是30年前的設計,信號系統保險掣斷裂或要以人手更換,未有自動恢復功能,促港鐵加快系統更新工程。他亦指,事故前後用了5小時處理,「絕對有改善空間」,建議港鐵聯同巴士公司、消防、警方等部門加強聯合演習,改善事故的處理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