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區噴霧系統閒置多年 解暑不成一肚火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5-2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2 HKT

踏入炎夏,香港暑氣騰騰,尖沙咀星光大道及黃大仙廣場等公共場所安裝了降溫噴霧系統,卻因未能申請水錶,得物無所用。有業界人士指,目前本港未有明確規範「降溫噴霧系統」,業界無所適從,部分項目轉以「淋花」名義間接供水,但若周邊無綠化則無法申請,只能依賴水車或人工補水,惟成本高且不便,故不少場所選擇閒置噴霧系統。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冷霧系統在外國普遍,當局應與時並進,積極了解業界申請水錶有何難處,作出協調。水務署稱,以用水安全為優先,若區內供水及配水系統能夠滿足有關用水需求,會以特許方式作出批准。
正午時份,尖沙咀星光大道遊人如鯽,旅客為抵抗酷熱天氣,紛紛撐傘或手持迷你風扇;部分選擇秒速「打卡」,隨即返回室內納涼。實際上,星光大道有安裝降溫用的噴灑水霧系統,自2019年進行擴建及翻新工程後,已在部分座位區的扇形鏤空涼亭,加設水喉及噴嘴,惟至今從未啟用。有消息人士稱,皆因未有申請水錶,最終得物無所用。
  有業內人士透露,申請水錶需要水務署審批圖則,惟要為噴霧系統申請水錶,往往在前期階段碰壁,「署方職員說條例上沒有用作噴霧系統的水錶,『建議』工程顧問不要入紙申請,(職員)都這樣說了,就無謂入紙了。」該人士續指,各區職員的處理方式不同,部分稱「入紙也不會批」,但可照入紙申請「特別許可」,「整本水例都沒有降溫噴霧,無例可依,只能申請『特許』。」
黃大仙廣場審批圖則被勸退
  類近情況在多個地方「重演」,如康文署轄下的黃大仙廣場,於2017年加裝降溫噴霧系統,在審批圖則時同樣被「勸退」,有關系統終閒置至今。據知,不少近年落成或改建的公園及商場,也有與時並進,裝上有關噴霧系統,惟要正式使用,仍有不少障礙。
  有工程公司指,許多發展商也願意投資建設,在建築階段裝設噴霧系統,實踐及推行「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概念,屢被勸退下部分項目因而走「灰色地帶」,申請特許用水作「淋花」用途,即供應淡水予相鄰的花圃及草地,間接供水予噴霧系統。不過,若鄰近缺乏綠化,則無法以「淋花」為由申請水錶,只能另覓他法。
  有知情人士指,另一種合法的做法是花費租用水車及動員人力入水,舉例機場巴士站附近也缺少綠化區域,當中多台冷霧風扇依賴職員定期入水。據其所指,現時正進行擴建的二號客運大樓,亦有計劃裝設同類型噴霧系統,若未能申請水錶,不排除再採取同樣做法。
「裝了不敢用、拆了又浪費」
  他坦言,「很多時候完成工程,就『卡』在申請水錶上,想用卻用不到」,無法申請水錶「淋花」又拒用人手入水的企業,陷入「裝了不敢用、拆了又浪費」的窘境,終導致市面上已安裝的降溫噴霧設施閒置。
  水務署回覆指,根據《水務設施條例》第14(1)條的規定,除非獲得水務監督的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建造、安裝、更改或拆除消防供水系統或內部供水系統。由於「噴霧式降溫系統」是連接內部供水系統的用水器具,其安裝或使用必須依據《規例》第24條獲得水務監督的書面許可;就處理用水器具的供水或安裝申請,水務監督將從飲用水安全及防止倒流污染供水的角度考慮。
  署方續指,使用水務監督的供水於降溫裝備,必須根據《規例》第13條的規定獲得水務監督的書面許可。一般而言,若水務監督認為區內供水及配水系統能夠滿足用水需求,會以特許方式批准使用水務監督的供水作此特別用途。若該區的用水需求增加引致供水或配水系統有可能不勝負荷,水務監督會撤回批准。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卜國明指,過去曾為自動灑水系統申請接駁喉管供水,水務署同樣關心用水安全,要求工程必須妥善安裝防止用水倒流的設施。他相信,工程上必定有方法確保安全。
  惟有持牌水喉匠不諱言,獲水務署特許批准使用水務監督的供水的實例「近乎0」。他說,曾經提交輔助文件說明申請水錶的意圖,不如常態2至3個月就獲批,一直未有下文,久而久之便明白機會渺茫,也是業界卻步的原因。
  據其了解,有同業為政府場地裝設噴霧系統,同樣被勸退,已知康文署轄下的「南蓮園池」是少有的成功案例。他指,沒有列明實質標準,業界無所適從,部分人鋌而走險,有時候署方「隻眼開隻眼閉」,「大家不明文規定地做這件事。」
「南蓮園池」少數特許獲批
  他補充,噴霧系統在中國、英國及美國等地也有技術規範,清晰列明使用水霧的準則,確保用水安全,但香港尚未有相關條文,故行內有公司按照國標或英標安裝,甚或每次開展工程,也要自行撰寫一套適用於本地的規範。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指,新加坡及許多歐洲城市也有冷霧系統,有助短時間降溫,十分普遍,「當溫度高於攝氏32.5度,噴霧降溫特別有效。」她指,香港很多戶外地方如海濱,兩旁沒有樹蔭,噴霧系統用水量不多,且能降溫,可提升環境舒適度,對市民及旅客有莫大裨益。她認為,若然業界反映難以申請或缺乏清晰途徑申請,要釐清當中有何困難,導致系統妥善安裝後卻用不到,「政府要審視、研究及調查,如真的有巨大困難,應考慮開設新欄目方便建設水錶。」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同意指,香港及全球皆有暖化問題,在環保角度出發,若然噴霧系統等設施用水量適中,而且有助降溫,應積極考慮及研究應用,「政府要與時並進,設施對市民有益處,發展商又願意投資,何樂而不為?」
  謝續指,若然水務署批准噴霧系統用水,應清晰說明予業界知道,否則因為資訊不流通,而無法採用新產品或科技,只會落後於社會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