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圳堅 - 黃褐斑的中醫辨治 | 中大說中醫

專欄
更新時間:14:35 2025-05-20 HKT
發佈時間:14:35 2025-05-20 HKT

        黃褐斑,亦稱「黧黑斑」,是常見的面部色素沉著性皮膚問題。本病屬於中醫學「黧黑斑」、「黑皯」、「面塵」的範疇。黃褐斑常出現在中青年女性的面部,發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升高,常持續多年不消散,發展緩慢且難以消退。另外婦女妊娠期間受孕激素的影響,所以面部亦較易出現黃褐斑。

  在中醫的文獻中也相關的記載,例如《醫宗金鑒.面部》:「黧黑斑初起色如塵垢,日久黑似煤形……由憂思抑鬱,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於面上,婦女多有之。」;《諸病源候論》:「五臟六腑,十二經血,皆上於面……人或痰飲漬藏,或腠理受風,致血氣不和,或澀或濁,不能榮於皮膚,故變生黑皯。若皮膚受風,外治則瘥,腑臟有飲,內療方愈也。」

  中醫學中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黃褐斑的產生主要與臟腑虛衰、經絡運行、血液運行不暢有關,病位主要在肝、脾、腎三臟 ,肝鬱氣滯,氣行不暢;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中老年人肝腎不足,腎精虧虛不能濡養面部,瘀血滯留肌膚,導致顏面氣血失和。透過中藥調和五臟六腑,平衡陰陽,不但可減退黃褐斑,並從根本上減低黃褐斑出現的機會。

  除了內服中藥外,中醫各式的外治療法對消除黃褐斑也有顯著的功效。例如中藥面膜外敷,可以保濕潤膚,祛斑美白。針刺療法常用面部美容針,可改善局部毛細血管循環不良,皮膚血液供應欠佳等情況,配合針刺身體各處穴位,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耳穴療法,有疏肝解鬱,健脾補腎,此法常用於黃褐斑治療。 拔罐及走罐療法,有除濕化濁,消斑除翳的功能。面部刮痧療法,可使局部汗孔開泄促進邪氣外排、改善微循環,又可宣通氣血、活血祛瘀。

  除了治療外,日常生活上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以減少黃褐斑發生的機會。

1.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份緊張、急躁、抑鬱或焦慮。
2.    有足夠的睡眠,忌熬夜及作息不規律。
3.    減少日光照射,外出時應用太陽傘或帽,並應塗防曬用品。
4.    宜清淡飲食,多食水果、蔬菜等清淡食物,少食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黃褐斑的特點:
位置:多發於面部的顴骨、額及嘴巴附近,較多對稱出現。
顏色:色如塵垢,日久加深,淺灰褐色或深褐色,枯暗不光澤。
大小:大小不定,形狀不規則,表面光滑,無痛無癢。
成因:黃褐斑的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內分泌因素、日光照射、藥物副作用、懷孕、遺傳、肝功能異常、慢性腎病等。

中大中醫學院專業顧問
及註冊中醫師
陳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