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積金須重罰 破欠基金可兜底
發佈時間:03:00 2025-05-20 HKT

近年香港經濟大環境欠佳,僱主拖欠強積金供款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積金局發出的繳款通知書,已由2022年34萬張,大增至去年逼近40萬張,去年無法追回的款項甚至高達1300萬元!
2000年開始實施的強積金制度,旨在為數百萬打工仔的退休生活作準備,所以僱主拖欠供款必然背離了制度初衷。有見及此,政府應當負起責任,在看到相關機制有完善空間的時候,主動改革,補齊短板,切實保障僱員權益,讓他們安心退休。
客觀而言,僱主拖欠供款的原因很難一概而論,可以是僱主資金周轉暫時出問題,待財政好轉後便會繳交,但也可以是僱主根本不缺錢,只是將現金流優先撥作其他用途。前一個情況雖然不對,但起碼情有可原;後一個情況則非常「離譜」,因為相關僱主刻意拒絕優先供款,沒有履行法定責任。
大部分僱主願補交供款
我們並不能說所有僱主都是不負責任的,因為根據積金局的說法,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都會在收到通知書後補交供款。不過,確有一些僱主特別頑固,無論別人如何催促也不想供款,原因何在?答案是罰則不夠辣。根據目前的規定,僱主拖欠供款一天、一星期、一個月,甚至一百天,總之只須繳交相當於欠款款額5%的附加費就完事。這樣的罰則對僱主有阻嚇力嗎?幾乎沒有。
因應上述情況,改革方向在於增加違規成本,要那些頑固僱主意識到拖欠越久,附加費就越高,這樣他們就會及時供款了。積金局正與政府磋商實施「分層式附加費」,這個方向是對的,因為阻嚇力肯定會大些。當然,對於一小撮屢勸不改的「慣犯」,估計上述措施也未必奏效,只能通過打官司解決。
僱主拖欠供款的另一原因是公司倒閉。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大家沒有興趣關注這個情況,但隨着近年經濟欠佳,問題就逼切起來。最近有醫療集團、連鎖食肆被踢爆在結業前拖欠供款,這已敲響了警號。短期內,可能還有一些垂危的知名企業結業,肯定有更多僱員當災。當它們成批地「執笠」,僱員被拖欠的供款該如何處理?
向已經倒閉的企業實施「分層式附加費」,顯然無助於填補供款。社會上有人提出以破欠基金補償積金欠款(或者另設類似基金),這個建議不失為一個辦法。設立破欠基金的初衷,在於為僱員支付欠薪和遣散費,以免他們因公司倒閉或破產而生計不保。目前破欠基金結餘約70億元,銀彈充裕,是一個絕佳的安全網,用來補償積金欠款亦未嘗不可。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可能發生濫用的情況,但這可通過加強調查和執法去打擊,不必因為有人濫用就完全排除建議。
大環境欠佳難經營
根據公司註冊處數字,自2022至2024年,香港清盤的公司分別有8.8萬、9.4萬、11.6萬間。儘管本港今年經濟已略有起色,但遠遠談不上繁榮。在關稅戰、息口高企等負面因素圍堵下,許多行業都面臨經營困難。其中,建造業的工程越來越少,飲食業和零售業則深受北上消費的風氣打擊。這些行業欠薪、欠強積金供款的情況可能會更加普遍。事不宜遲,希望當局盡快完善機制,強化對僱員的保障,這才是對他們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