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迎客無分高低端 發展旅遊以質取勝

社論
更新時間:03:00 2025-05-0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5-07 HKT

  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共有110萬人次遊客訪港,內地客和非內地客分別按年增加兩成和三成,許多做生意的人都反映營業額不俗。從這些數據可知,香港旅遊業發展勢頭相當理想。但在這中間,一些雜音冒了出來,有人認為內地的「特種兵」「窮遊」,對香港旅遊業和整體經濟貢獻不大。這種負面、短視的看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大都會,只有開門迎客的理由,沒有「揀客」的理由。
內地客愛香港文化底蘊
  疫後的香港旅遊業出現新常態,這並不是今年才有的事,最近兩三年已是這樣。大體上,內地客訪港目的不再是「血拼」,因為香港有的商品內地大城市也有,而且更便宜;他們來港更多是為了發掘這裏的文化底蘊——只要看看內地社交媒體的推薦,關於中環「三件套」、鰂魚涌「怪獸大廈」、西營盤「高街鬼屋」、寶馬山「紅香爐峰」、石塘咀山道「落日飛車」等景點的攻略相當多。這些港人平時未必留意的地方,卻是內地人的經典打卡位,蘊藏着非常豐富的探索價值。
  伴隨這種新型旅遊模式的,是流行於內地年輕人社群的「特種兵旅遊」。那是一種高效的旅行,講求以最短時間和最低成本走訪最多景點,很多時候都是即日來回,或者隨意找個有瓦遮頭的地方「借宿」。這種旅遊模式未必可為接待城市創造即時的經濟價值,但附帶的價值可以很大——試想,幾位內地年輕人在日落時份的石塘咀山道,拍下巴士穿過天橋的一瞬間,或者坐在中銀大廈、長江中心和滙豐總行這「三件套」之間的台階上,開啟廣角仰拍,讓三棟大廈和月亮「同框」,再將這些漂亮的照片放在小紅書上,那等於為香港做了免費宣傳,吸引更多人來港「打卡」,同時為餐飲、零售、交通等周邊行業創造潛在客源,過程中可以產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這裏必須強調,「特種兵旅遊」不僅發生於香港,也發生於北京、上海,甚至相對落後西部地區。其實我們不必對此感到驚訝,因為不少香港年輕人都有睡歐洲火車站的經歷,嘗試過「窮遊」。站在遊客的立場,精打細算換來難忘的體驗;當然,站在東道主的立場,未必可以即時賺大錢,但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是有賺無賠的。
  特種兵「窮遊」香港的說法,多多少少帶有貶抑的意味,甚至是歧視,我們不同意這種負面的標籤。李家超特首說,我們要有一個很歡迎旅客的態度,高端和非高端的旅客都要歡迎,此乃正論。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大都會,沒有理由對旅客太過挑剔;今天「窮遊」的年輕人,來到一個好客的香港,留下美好印象,有朝一日當他們成為高消費力的客人,可為香港創造更大價值。
旅遊資源應有盡有
  從整體旅客(包括內地客)數字增加這一事實可見,香港的號召力不但沒有消退,反而正在增強。這個勢頭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我們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時尚潮流類的、歷史文化類的,自然生態類的,應有盡有,完全有條件做到「無處不旅遊」。今後我們要進一步做好旅遊配套服務,更好地照顧旅客的喜好,特別是要及時識別客人的口味變化,動態作出調整,務求做到客人有新的需求,我們就報以高品質的服務。這樣,香港旅遊業的生命力才會越來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