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撐起美國軟實力 「電影關稅」自毀長城
發佈時間:03:43 2025-05-06 HKT

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本來只針對實體商品,現在他以國家安全為由,將其擴展至所有在境外製作的電影,稅率甚至高達100%!細心察看,特朗普的相關帖文幾乎通篇都是胡謅,跡近叫囂,但他以「衰敗(dying)」一詞去形容美國電影產業的現狀,卻多多少少揭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拯救荷里活是對的,只是這個關稅真的奏效嗎?懂正常思考的人都會打一個問號。
荷里活崛起的時間,大概與美國在20世紀初成為頭號經濟強國同期。過去一百年,荷里活確實風光無限,憑藉令人讚歎的創意和技術,引領全球電影業的發展,《大國民》《北非諜影》《亂世佳人》《鐵達尼號》《舒特拉的名單》等名作可說是永恆經典。由於荷里活實在太過耀眼,所以全球電影人都以贏得奧斯卡「小金人」為人生目標,許多觀眾甚至將荷里活和美國劃上等號,這裏可以看到荷里活的驚人號召力或軟實力。
引領全球影業發展一世紀
然而,花無百日紅,荷里活近年似乎已經陷入陣痛期——儘管去年全球最賣座的10部電影皆出自美國製片商,但根據追蹤影視產量的機構「ProdPro」統計,去年美國影視製作的整體產量,較2021年大幅下降26%,這個跌幅不可謂不驚人!誠然,荷里活仍有不少佳作,但一些製片商反反覆覆推出續集和衍生劇,創意不足的弊病充分曝露,多少讓人感到沉悶。更大的挑戰是,串流平台徹底改變了觀眾的習慣,影迷不再視入場觀影為必需,再加上新興市場發起的挑戰(《哪吒2》的表現非常驚人),所以美國電影業確實遇到了頗大的考驗,說是強弩之末,恐怕不算誇張。
特朗普的關稅是否回應了上述問題呢?顯然不是,他關心的只不過是電影的製作地點。其實站在美國製片商的立場,將部分甚至全部程序轉移至加拿大、新西蘭、澳洲、英國等成本較低、稅務優惠更慷慨的國家,完全合乎經濟原則,某程度上也可延續美國電影業的生命。只是在特朗普眼中,這種操作屬大逆不道,因為按照他發動關稅戰的邏輯,將生產線遷出海外,就會令美國「吃虧」,被別人「佔便宜」。
降成本促片商回流
對境外製作的電影開徵100%關稅,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首先,執行上有困難——假設一部電影在境外拍攝,但在美國後期製作,如何徵稅?其次,假如其他國家報復,美國電影的海外市場將會有所擴張,抑或有所萎縮?答案不言而喻。如果特朗普希望多些製片工序重返美國,較有效的方法是提供多些資助,因為只有成本下降,製片商才會考慮回流。
特朗普的「電影關稅」和早前的「對等關稅」一樣,均是思慮不周的結果。「對等關稅」因為遇到種種抵制和困難,早已大打折扣。「電影關稅」可能亦會步其後塵,因為美國業界必然反對,而澳洲和新西蘭亦已明言全力捍衛本國電影產業。
長期以來,荷里活電影是美國軟實力的象徵,美國電影公司也賺了不少錢。如果特朗普收回成命,那是好事,如果一意孤行,美國電影出口的利潤必定減少,如此則一定加速近年已呈敗象的荷里活的衰落,最終斷送美國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