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鋪太陽能板成效高 宜引入商界參與營運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43 2025-05-06 HKT
發佈時間:03:43 2025-05-06 HKT

  按《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可再生能源未來在發電燃料組合中亦佔一定比重。有環團指,近年水務署在3個水塘進行太陽能發電先導計劃,成效不俗,亦合乎國際間倡議於水塘鋪設太陽能板發電的趨勢,促政府加快引入商業營運模式,自行發展可再生能源。
3組系統成功年減84公噸排放
  自2017年起,水務署先後於石壁水塘、船灣淡水湖及大欖涌水塘,安裝3組各100千瓦的小型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發現各系統每年發電量達12萬度,相當於36戶普通家庭的年用電量,成功為地球每年減少84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於水塘平靜的水面設置太陽能板,將取之不盡又無價的太陽能轉為電能,是本港最可行的生產可再生能源方案。
  面對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期限逼近,劉祉鋒建議當局盡快落實於水塘鋪設太陽能板發電的工作,並透過招標引入商界參與,批出長期經營權,讓商界敢於投資營運。他相信,該類潔淨能源亦能吸引電力公司購買,政府可負責監管,以保護水塘環境不受污染。現時日本、泰國及馬來西亞亦有利用水塘水面鋪設太陽能板發電,而本港有17個水塘,他稱雖未必所有水塘適合安裝太陽能板發電系統,但建議港府放手一博。
覆蓋水面可減少存水蒸發
  《藍圖》下,當局力爭在2035年或之前,把發電燃料組合中可再生能源在所佔比例提升至7.5%至10%,往後再增至15%。近年,中國、美國、瑞典及泰國等專家組成的團隊於《自然可持續發展》期刊發表論文,分析在水塘鋪設太陽能板,利用陽光發電的優勢,而且太陽能板覆蓋水面,可減少存水被蒸發。
  專家更估算全球約有11萬個水塘,即使只撥出30%面積發電,已可供應全球40%電力,促各地政府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