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現競爭力 憧憬再減印花稅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5-02-25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5 HKT

  自去年9月內地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後,港股表現明顯好轉,截至昨日,今年以來恒指累升16%,大市成交亦重返千億水平。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明日出爐,即使港股流動性已見明顯改善,但社會各界仍期待,新一份《預算案》中可再有下調股票印花稅措施,以提升競爭力及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得到「因減得加」的效果。另外各界還希望,透過建立「新股通」和開放24小時交易時間等措施,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資料顯示,因港股流動性明顯下降,港府於2023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本港的股票印花稅下調至買賣雙方各按交易金額支付0.1%,即還原至2021年8月1日未增加稅率前的水平,但該股票稅率仍位於全球高水平之列。調低印花稅後政府當時估計庫房收入每年減少141億元,而現今政府更預算2024至2025財政年度赤字有機會高達千億,是近5年來第四次錄得赤字,減股票印花稅和財赤問題越加引發市場關注。
  耀才證券(1428)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回覆本報查詢表示,相比國際主要股市,甚至與香港唇齒相依的內地A股相比,港股的股票印花稅率高,市場競爭力低,加上早前將股票印花稅水平下調至0.1%,只是將該稅率還原至未加稅前水平,並不算真正下調印花稅,期待港府可在今次《預算案》中,將股票印花稅調整至單邊收0.1%,相信此舉有助吸引短炒投資者,增加交易量,得到「因減得加」的效果,即因減印花稅,刺激港股交易額增加,從而增加庫房的收入。他舉例稱,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窩輪牛熊證等衍生產品目前就因免收印花稅,交投相當旺盛。
降高頻交易基金成本有利市場
  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惟宏亦指出,目前的財政赤字問題雖令本港再下調股票印花稅的空間不大,不過借鑑過去豁免印花稅對帶動相關金融產品交投的經驗,仍建議政府考慮在財政情況許可下,再度下調股票印花稅,如單邊收取0.05%,藉此刺激港股成交額,提升港股競爭力和促進高頻交易活動。同時他還建議,豁免或調低雙幣櫃台的股票印花稅,相信此舉對政府財政收入影響不大,但卻能促進人民幣業務發展。
證券產品買賣倡24小時開放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副會長梁祐庭則補充稱,下調股票印花稅相信有助降低高頻交易基金的成本,對整個港股市場有利。不過,他直言,減稅措施需與財政情況取得平衡,自己最期待的是政府可「做大個餅」,吸引更多國際和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被問及其他刺激股市的建議,許繹彬說,希望港交所可將現有的美股相關ETF、窩輪及牛熊證等產品交易時間改為24小時,與美股交易時間銜接,提升產品的吸引力,達到以最少技術資源投入,創最大利益的效果。新民黨主席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則建議,設立「IPO通」,容許兩地投資者有限度相互買賣兩地首次公開招股(IPO)的股份,而當中應設較低額度及加入一定限制,以管控相關風險,例如只開放集資10億元或以上的首次公開招股,並設立內地認購比例限額,如不超過發行量的20%。她相信此舉將有助A股來港上市,助內地企業透過香港資本市場實現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