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2050年塑膠產量恐翻3倍 重用代替即棄不能再拖

星島日報-港聞
更新時間:03:00 2023-06-16
發佈時間:03:00 2023-06-16

正當月初立法會《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上,議員就管制即棄膠手套是否有合適代替品,例如做蛋糕時如何保持衞生又環保,展開激辯之際;同月在巴黎,175個國家及地區領袖、超過350個非政府組織相約出席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的第二次會議,目標透過五輪會議,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公約,讓各成員國解決各地區從生產、消費到處理塑膠廢物的問題。國際間應對塑膠污染的討論,開始集中在源頭減塑。
  《全球塑膠公約》被譽為自《巴黎氣候協定》以來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協議,聚焦塑膠,全因塑膠危機早已逼在眉睫,威脅海洋世界的生態、加劇發展中國家民眾的不公平待遇。如果我們繼續沿用現有的商業模式生產塑膠,塑膠產量將於10至15年內增加2倍,2050年增至現時的3倍。綠色和平亦派出政策倡議團隊現場參與談判,並強調為應對日益嚴峻的塑膠污染,必須一個跨政府、跨企業的全面減塑策略,規劃塑膠減產及減少使用塑膠的時程表。
拒絕過度仰賴即棄物料
  走塑、走即棄的責任不應只由消費者獨力承擔,產品生產者及零售商有更大的責任,從產品設計、物料、包裝及銷售模式,源頭減少塑膠廢物。企業數十年來,大力宣傳及推行快速、單向、綫性銷售模式,建立大眾的即棄文化,爭取低成本生產大量即棄物品及包裝,以提高銷售量。然而,所謂低成本的即棄包裝,只是把昂貴的環境成本轉嫁予堆填區、回收廠,以及珍貴的生態及自然環境,然後由納稅人「埋單」。
  從本地議會到跨國會議,由香港的管制即棄塑膠條例到《全球塑膠公約》,都為解決塑膠危機邁出重要一步,但減廢力度需要加大。在減少生產及使用塑膠外,必須同步加速發展「重複使用」(reuse)和「重複包裝」(refill),拒絕過度仰賴回收或轉用其他即棄物料,否則只會產生廢物轉移,無助解決根本問題。
帶領香港真正邁向零廢城市
  香港現時正乘着全球大力發展重用餐具的浪潮,近年不少重用餐具初創公司,與企業或店鋪嘗試重用餐具借還系統,證明環保及方便並不對立,可見企業、市民都準備好以重用餐具代替即棄餐具。政府應盡快聯同業界推動重用餐具系統試驗計畫,同時推出重用餐具系統專款基金,扶植環保初創公司成長。長遠須盡快定立企業、社會使用重用餐具的目標,及減少即棄餐具的目標量,並設立時間表,帶領社會真正邁向零廢城市。
譚穎琳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