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男士易患耳水不平衡 三大方法預防護理

港聞
更新時間:16:28 2021-02-04 HKT
發佈時間:14:08 2021-02-04 HKT
內耳眩暈症亦稱美尼爾氏綜合症,或俗稱耳水不平衡,為內耳病變。臨牀表現為發作性眩暈,常伴有惡心、嘔吐、耳鳴及聽力逐漸減退。因以眩暈為主症,故屬中醫學「眩暈」範疇,此症起病以中年人及男性略多。

上醫堂醫師張勇指,本症的發作間隙期長短不一,多數為數月或數年發作一次,但亦有頻繁發作者,其發作常隨耳聾的進展而減少,至其完全耳聾時,眩暈發作才終止。

一般認為本病可能由於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迷路動脈痙攣繼而使內淋巴產生過多或吸收障礙,導致迷路水腫。迷路水腫時內淋巴系壓力升高能引起淋巴腔擴大,而變態反應和血管運動神經的機能障礙,可能是產生迷路水腫的原因。其他內耳疾病如炎症、血管痙攣、動脈硬化、出血、耳硬化症等及顱內疾病影響前庭神經時,皆可產生類似本症的臨牀表現,可稱之為眩暈綜合症或美尼爾氏綜合症。

成因及臨牀表現

本症中醫臨牀分為實證、虛證兩大類。實證多由惱怒傷肝,而肝木犯胃,見於急性發作期。虛證往往見於眩暈日久不息或屢發不止的心脾氣虛或肝腎陰虛型。

.實證:惱怒傷肝,肝失疏泄致氣鬱陽亢,木強侮土,使中焦失運,痰濕中阻,清陽被蒙,發為眩暈。

.虛證:素體虛弱,又因思慮過度,心脾兩虛,氣血生化無源,不能上榮頭目,或房室不節,腎陰暗耗,無以生精補益腦髓,髓海空虛。

病人在發作前即有耳鳴及聽力減退,起病為突發的劇烈眩暈,自覺四周景物或自身旋轉,發作時多閉目臥牀,不敢轉動頭部,深恐眩暈增劇。

眩暈呈間歇性、不規則發作,症狀緩解消失常需一至兩天或較長時間,病發時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冷汗和眼球震顫。每次眩暈發作均使聽力進一步減退,發作過後可有部份恢復,耳鳴多為高音調持續性,發生於患側,常與耳聾同時存在,每在眩暈發作前加劇。

日常預防與護理

1.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保持足夠睡眠,生活有規律,注意起居有常、勞逸適度。適當體育活動如散步、太極拳、詠春等。

2.保持樂觀開朗情緒,避免精神刺激,維持心理平衡,心胸開闊,遇事勿憂。

3. 避免高鹽、高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