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紙巾搓手液容易過敏 醫生指清水梘液已足夠殺菌(附17款推薦消毒產品)
更新時間:19:53 2019-05-16 HKT
發佈時間:16:27 2019-05-16 HKT
發佈時間:16:27 2019-05-16 HKT


組織表示,用濕紙巾越多,皮膚吸收化學品越多。因為濕紙巾主要由水、人造纖維及多種化學品(包括人工香精、殺菌劑、保濕劑、防腐劑及螢光物質等)組成,部分濕紙巾含多種化學成分,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當中香料可能引致皮膚炎、敏感等;而保濕劑則可能致癌。此外,人造纖維不可回收或生物降解,因此濕紙巾不可沖廁,浸水18個月仍維持原狀,也引起堵塞污水渠及環保問題。
組織續指,表面活性劑更可助溶解物質,令皮膚更易吸收濕紙巾成份,若濕紙巾含有害化學物,將隨使用次數導致物質在體內積聚。尤其是嬰兒皮膚較成人薄3成,長期使用濕紙巾令嬰幼兒有機會吸收更多雌激素或類雌激素,更可能令女童性早熟、月經早到,增加日後患上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乳癌等風險,或影響男童日後的生殖功能,甚至出現不育。


消毒搓手液方面,組織指酒精濃度達60%或以上,方能有效殺菌。有研究更指出,搓手液在雙手明顯變髒或油膩時效果不佳,故建議當沒有洗手液及清水洗手時才使用搓手液。


組織又指出,曾有兒童因搓手液的香味、兒童或因搓手液的香味、鮮艷的顏色或精美包裝而誤吞搓手液,或有兒童在搓手液未完全揮發便觸摸眼睛或口腔而導致搓手液中毒。因此家長應監管兒童使用搓手液,分量不宜過多或過少。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