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舉辦國際低空經濟高峰會 全球政產學研領袖攜手建設低空經濟生態圈
發佈時間:18:55 2025-10-10 HKT

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以「監管沙盒」帶動低空經濟,並規劃跨境路線及載人應用等試點。順應政策脈絡,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舉辦「國際低空經濟高峰會」暨創新科技展覽,吸引逾1,200名政商領袖、學者及公眾參與,連結政、產、學、研,從政策到技術、再到場景落地,展現香港與大灣區在低空經濟的制度優勢與創新動能。

政商雲集 共襄盛舉
高峰會開幕禮於理大賽馬會綜藝館舉行,出席嘉賓包括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立法會議員兼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葛珮帆、理大校長滕錦光、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蔡傑銘、理大司庫李健、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以及理大高級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等,並有來自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歐洲航空安全局和新加坡民航局的代表。
學研匯聚 論壇並舉
主題演講由中國電信集團首席科學家畢奇院士主講,題為「築建航控服務智聯網 釋放低空經濟新潛能」,討論了釋放空域、完善監管、控制成本及建創完整生態圈對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性。
其後兩場爐邊談話分別由蔡傑銘及趙汝恒主持,聚焦政策與規管,以及產學研協同創新。下午並設「沙盒項目進展分享」、「無人機交通管理和無人航空載具技術」、「政策與法規」及「產業論壇」四場分論壇,主題涵蓋試點成果、低空交通管理平台(UTM)基建與空域整合、制度創新到公共服務應用。
科研展示 創新落地

為展示不同界別的創新成果,高峰會同日舉辦大型展覽活動,打造跨學科研究的互動平台,加速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近30家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及企業展示了多個前沿科技應用案例及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聚焦具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彰顯低空經濟領域的重要進展。

理大重點展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低空高精度定位與導航PPP-RTK即時服務系統」,以動態坐標轉換配合區域化大氣校正與輕量GNSS+MEMS-IMU模組,提供穩定的厘米級定位能力(約水平2厘米、垂直3厘米)。系統面向跨境物流、應急處置及城市管理等低空應用,可以作為大灣區統一的高精度時空基礎設施。

由中國電信創建的「星雲」無人機綜合管理雲平台,集遠程操控、畫面直播、數據管理與雲上AI於一體,支援SaaS及私有化部署,結合行業級5G飛控與逾百項AI識別算法,形成「飛行管理+數據應用+增值服務」的專業雲。

中國移動代表在現場介紹了其5G-A通感一體方案在低空醫療配送、安防巡檢與低空監管的落地,融合視頻雲與AI,並以TDOA、Remote ID及光電聯動等設備,形成多感融合探測,提升飛行安全與監管效率。

航景科技有限公司的「衛星導航干擾預警機系統」是監管沙盒項目之一,通過部署「哨兵無人機」作為先導部隊,預先偵測空域中衛星導航信號的干擾情況,為常規無人機飛行提供即時安全預警,同樣適用配送、巡檢及表演等場景。

Leica Geosystem展示的LuciadFusion地理空間資料管理與發布平台,專為整合與處理海量、多樣化的地理資訊而設計,協助用戶快速將資料轉化為可視化成果與行動洞察。平台支援逾200種格式及OGC標準,靈活部署本地、雲端與邊緣,協助政府、交通、海事及航空等建立共通作業圖像,提升跨部門協同。

諾瓦電器公司則以先進無人機無線充電系統展示城市級能源補給藍圖,採用八線圈發射端配合空芯受電線圈與落地架結構,具360°姿態與位移容限,結合ZVS零電壓開關與效率追蹤,支援即時監測與全自動運作,可由樓頂小型點、區域驛站至大型中心模組化擴展,實現「降落即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