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科院主辦「全港青年AI Master應用科技創意大獎」 實踐AI人工智能 邁向理想生活

更新時間:10:51 2025-05-21 HKT
發佈時間:10:51 2025-05-21 HKT

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AI)已成為熱門話題。為了促進人工智能與日常生活的融合,由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主辦、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合辦、獲創新科技署資助的「全港青年AI Master應用科技創意大獎」比賽作品展覽暨頒獎禮於5月17日舉行,為香港中學生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台,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和創新思維,提升利用科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實踐創科 惠及社會發展
是次比賽反應熱烈,吸引81家學校132隊伍參賽,並篩選出共15隊初中及高中隊伍晉身決賽,即場由評判團選出各獎項得主。

應科院署理行政總裁及首席營運官莊偉泉工程師表示,科技的真正意義在於如何運用它改善生活。
應科院署理行政總裁及首席營運官莊偉泉工程師表示,科技的真正意義在於如何運用它改善生活。

在決賽暨頒獎禮中,應科院署理行政總裁及首席營運官莊偉泉工程師表示,正如比賽主題「AI for Better Living」所強調,科技的真正意義在於如何運用它改善生活,參賽者敏銳觀察社會周遭的需要,以創新思維來應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這是改變世界的動力。他指出:「應科院的使命是將創新意念轉化為實用方案,受年輕發明家的創新想法啟發,共同為香港科技發展作出貢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表示:「是次參賽者的作品充滿啟發性,不僅展現了對AI技術的深入理解,更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社群,亦透過科技讓社會與弱勢社群溝通的機會,促進社會進步的關鍵。相信科研是有溫度的,來自人文關懷。」

以人為本 應用科技融合生活
參賽作品充分展示了參加隊伍對社會的敏銳觀察,包括青少年情緒健康與專注力、老年人的用藥與身體平衡、獨居長者及視障者的安全需求、環保議題及渠道淤塞等問題。甚至有作品由視障人士為健視人士提供溝通橋樑。每一個點子都融合了香港社會需求,體現了以人為本,應用人工智能來輔助解決生活中的挑戰。

比賽亦為香港中學生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在決賽的匯報中,學生們展示了自己的才華,透過觀察、創意及科技應用的創新思維,以科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將其實踐於社區和日常生活中。每個環節都彰顯了合作精神,相信這次比賽將有助於參與者的個人成長。

知識力量 促進個人成長
經過激烈角逐,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憑長者家居安全系統《耆蹟》勇奪初中組冠軍,心光學校(中學部)則以讓健視人士直接與視障人士溝通的《點字OCR-消除交流障礙》摘下高中組桂冠。

初中組冠軍隊伍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為長者設計家居意外影像及聲音偵測警報系統。
初中組冠軍隊伍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為長者設計家居意外影像及聲音偵測警報系統。

在AI Master(初中組)中,冠軍隊伍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以「耆蹟」為主題,透過外公的獨居生活啟發,資料蒐集與及探訪院舍了解獨居長者情況,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設計了一款家居意外影像及聲音偵測警報系統,並通過逾2,000個案例和聲音進行訓練和測試,展現了有溫度的科技研究。參賽者蔣諾同與黃賞之在比賽中建立了默契與友情,學會運用AI以實現更理想的生活。他們面對隱私問題的挑戰,提升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優化產品,突顯其獨特性。他們也獲得了商業知識和推廣技巧,並學習如何應用於使用者實際需要。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隊伍贏得觀眾最喜愛大獎,幫助視障人士以聲音解決環境中的危機。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隊伍贏得觀眾最喜愛大獎,幫助視障人士以聲音解決環境中的危機。

另外,來自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隊伍以「智行帽」為主題,贏得觀眾最喜愛大獎。該項目以人為本,透過AI幫助視障人士解決城市規劃中盲道的缺陷及環境中的危機。利用機器學習進行實時分析和辨識,智行帽提供聲音提示,幫助視障人士在安全的環境中行走。初中組的張寶盈、劉柏瑩、羅琸琳及吳卓雯在比賽中了解到香港資源未能充分照顧視障人士,開始關注周邊的盲道,他們學會了將心比己,了解弱勢社群的需求。在過程中,透過資料搜尋,他們設身處地的理解視障人士的需要,並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合作,將彼此的意見融合到作品中。

來自心光學校的視障學生設計了AI點字OCR系統,將點字轉換為可讀的文字格式,幫助健視人士理解點字內容,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樑。
來自心光學校的視障學生設計了AI點字OCR系統,將點字轉換為可讀的文字格式,幫助健視人士理解點字內容,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