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風濕關節痛楚靠保養
發佈時間:07:00 2025-08-20 HKT

了解過這麼多有關風濕痛症的資訊,相信各位已經開始着手尋求治療方法。不過中西醫均認為治療只是回復健康的第一步,透過保養避免復發才是根本。
6大復康運動 有助增強肌肉及關節靈活性
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強調,日常可使用暖敷墊或穿戴護膝、護腕等輔具為關節保暖,能減輕僵硬感。其次,透過改善姿勢、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避免長時間翹腳或彎腰搬重物等,都能避免關節再度受壓。而服食補充抗炎營養素如Omega-3脂肪酸及維他命D,均有助減輕慢性炎症。
另外,何淑玲治療師亦介紹6個簡單的復康運動,重複進行不僅有助於增強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還能改善整體健康,降低風濕疼痛的復發機會。不過亦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確保運動適合個人情況。
1. 龍式伸展—雙腳站立,右腳向前跨出一步並輕輕下蹲,讓右膝保持在腳踝上方,左腿則保持伸直且膝蓋不觸地,然後換腳。
2. 股四頭肌伸展—站立並腳跟靠近臀部,握住左腳踝並輕輕拉起,直到感覺大腿前側有拉伸感,然後換腳。
3. 頸部側面伸展—輕輕將頭部向右側傾斜,感覺左側頸部有拉伸感,然後換邊。
4. 橋式運動—仰臥並保持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地面,然後收緊臀部肌肉,將臀部抬起,直到身體呈直線。
5. 肩胛後收訓練—上半身前傾約15度,保持腰背挺直。雙手握重物,在呼氣時將重物/水樽向身體側舉起,肩胛骨向中間收緊。
6. 深蹲—雙腳與肩同寬站立,然後屈膝下蹲至膝蓋約45-90度,然後站起,期間保持背部直立。

保養靠驅散寒濕 · 運行氣血 · 固本培元
註冊中醫師何嘉瑜則認為,長期風濕痛症人士應循「驅散寒濕、運行氣血、固本培元」三方向作保養。如每日堅持溫敷疼痛部位;注意關節保暖(護膝、護腰等);可進行太極拳、瑜伽等柔和導引運動或尋求專業推拿按摩來促進氣血流通;飲食注重補充優質蛋白質、鈣質等強健骨骼的食物;避免進食生冷寒涼或過於油膩、甜膩、辛辣、濃味重口味食物,以免助濕生痰;適當控制體重以減少關節負荷。固本培元方面,因情緒鬱悶、壓力大會導致肝氣不舒而影響筋脈功能,應學習壓力管理,保持心情愉悅。擁有充足睡眠對緩解疼痛都有積極作用。
在抽筋方面,應從「濡養筋脈、放鬆肌肉、消除誘因」三方面着手。可適量攝取養血、滋陰、柔肝的食物,如桑葚、枸杞、紅棗等;每晚保證規律且高質量的睡眠(晚上11點前入睡為佳)有助肝臟養血、滋養筋脈。肝血不足者可在註冊中醫師指導下使用當歸、白芍、熟地等作調理。
養成睡前拉伸小腿後側、大腿前後的習慣;用溫熱水泡腳,或用熱毛巾、暖包溫敷易抽筋的肌肉群作保暖;按摩承山穴、委中穴、陽陵泉及阿是穴(即局部痛點),按到有酸脹感即可,每日按揉數分鐘;選擇舒適支撐力足的鞋子,避免久站久坐,適時活動。
何醫師強調,所有保養措施都應持之以恆,適可而止,最重要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亦可與醫師制定最適合個人狀況的保養計劃,切勿自行判斷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