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在議會內外聯動 為香港醫療發展建言獻策

更新時間:00:00 2025-09-19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5-09-19 HKT

隨著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需求持續攀升,同時間,藥物價格高昂令基層市民難以負擔,加上中醫發展緩慢、牙科服務短缺,以及醫療衞生開支不斷上漲等問題,使改善醫療服務成為香港最迫切的社會議題。工聯會活用多元渠道及平台,促進議會和地區合作溝通,反映市民意見,為醫療發展建言獻策,強化工聯會的政策主張。
 

關注醫療改革落實細節

工聯會立法會團隊就醫務衛生局公布收費改革方案一事會見記者。
工聯會立法會團隊就醫務衛生局公布收費改革方案一事會見記者。

2026年元旦日起,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將推行,市民求醫習慣迎來巨變,工聯會緊貼市民關切之處,結合議會和地區力量,協助政府解說新安排,持續收集市民意見,向政府建言,協力提升公營醫療服務供應的流暢度和效能,使市民能夠享用優質完善的公營醫療服務。

為了解市民對收費改革方案的看法,工聯會透過網上及現場填寫兩個途徑進行問卷調查後,綜合結果和分析提出建議︰設立資訊站解答市民疑難;擴大醫療收費自動豁免的年齡限制;優先開放傳統申請渠道讓符合優化後收入及資產限額的病人提前申請並審批減免資格;制訂「地區夜診服務規劃」,改善社區「零西醫」的困境;設置資助社區藥房。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副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鄧家彪、陳穎欣,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分別約見政府官員,建議政府做好服務質量平衡,持續檢視措施成效,使長遠達至服務質素提升及縮短公營醫療專科門診輪候時間的「雙重願望」。
 

優化慢病共治 強推廣 減負擔

發布《「慢病共治計劃」的效果評估與優化策略》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建議。
發布《「慢病共治計劃」的效果評估與優化策略》研究報告,提出多項建議。

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簡稱「慢病共治計劃」),以「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為核心策略,是基層醫療服務網絡的重要拓展,進一步減輕基層市民的醫療負擔,同時亦有效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吳秋北與團隊對符合「慢病共治計劃」資格的港島市民進行問卷調查,邀請工聯會工人醫療所醫務行政總監黃德祥醫生,以及香港西醫工會會長陸偉亮醫生,共同探討影響家庭醫生參與計劃意願的因素,並了解參與醫生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工聯會整合調查結果與分析後,發布《「慢病共治計劃」的效果評估與優化策略》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提升計劃參與誘因,例如豁免65歲及以上長者生活津貼領取者及在職家庭津貼受助家庭的120元篩查費用,並進一步簡化流程、優化家庭醫生參與機制,同時擴大篩查與治療範圍,以加強計劃的覆蓋面和服務成效。

工聯會一直關心會員和市民的健康需要,推出「全民肺健康推廣運動」。
工聯會一直關心會員和市民的健康需要,推出「全民肺健康推廣運動」。


國藥港用  好藥平用

鄧家彪、陳穎欣推動政府加快藥物改革。
鄧家彪、陳穎欣推動政府加快藥物改革。

藥物價格高昂令患者難以負擔,尤其對重症病人而言,藥費負擔日益沉重。以癌症患者為例,每月動輒3萬至10萬元的藥物開支已屬常見。與此同時,醫院管理局的藥物支出更備受關注,過去十年大幅增長166%,攀升至131億元的歷史新高。無論對市民還是政府而言,如此沉重的藥物開支實在難以持續。為讓病人可以更便利及以更合理的價錢得到用藥機會,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陳穎欣在「國藥港用」議題上一直努力、堅持不懈,推動政府加快藥物改革。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建議香港政府建立制度,助「國藥」走向國際,利用香港優勢加快審批進度,與藥廠聯繫爭取議價空間。他提出在落馬洲、新田等新發展區實施藥物「一地兩檢」,獲香港及內地雙認證,推動藥物產業發展。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針對「國藥港用」舉行座談會,建議香港與內地深化合作,建立獨立藥物審查及註冊機制,鼓勵公私營醫療機構採用經認證的內地藥物,推動「國藥港用、好藥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