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10年來4跑手猝死最年輕僅24歲 長跑心臟負荷大須留意3大警號

更新時間:18:45 2022-12-01
發佈時間:18:45 2022-12-01

渣打馬拉松明年2月復辦,令2.5萬名參加者翹首以待,不少跑手冀爭取佳績,早已投入密集訓練積極備戰。能夠跑一場42.195公里的馬拉松,需要體力、耐力與鬥志兼備,確是一件很熱血的樂事;然而,長跑對身體負荷甚大,參加者須留意3大重要警號,以減低心臟猝死之風險。

每聽到有馬拉松跑手猝死,都感到十分惋惜。翻查紀錄,本港在2012、2015、2017及2018年的渣馬,均有參賽者暈倒後不治,過世者年齡介乎24至52歲,部分人所參加的是10公里賽。

10年來4跑手不治 最年輕僅24歲

事實上,大部分的運動猝死個案,皆與心臟問題有關。運動固然有益身心,但若心臟早有隱性疾病,當事人如進行高強度運動,有機會引發潛藏疾患,尤其在比賽期間,跑手多求勝心切,渴望在衝線一刻再創佳績,對心臟所構成之負荷與壓力更大。正因如此,部分跑手在恆常習訓時未見異樣,卻在正式賽事中出意外。

而心臟猝死可由不同病因所致,若患者年過30、40歲,猝死較大機會與心臟病發或血管栓塞有關;但若個案在30歲前發生,則較少牽涉血管問題,一般與先天性、遺傳性或結構性心臟病的關係較密切。

留意身體3大警號免猝死

儘管馬拉松猝死屬突發情況,卻非完全防不勝防,跑手應留意以下3大警號:

賽前驗血或心電圖可評估風險

一旦在馬拉松期間心臟病發,病徵可包括胸口劇痛、氣喘至近乎窒息、全身冒汗、作嘔、見暈甚至即時休克。誠言,跑手當刻已難自救,惟盼那時有醫護在場可盡力施救。

給一眾跑友的建議是,若有上述警號,賽前應由醫生評估是否適合作賽。其他市民如要參與高強度運動比賽,亦可考慮驗血、接受心電圖等簡單檢查,診斷有否「三高」、心律問題或心肌肥厚。至比賽當天,最關鍵定必是量力而為。

撰文:心臟科專科醫生梁維峰

同場加映:引致猝死的10大症狀

台灣急診科醫生魏智偉曾列出可致猝死的10個症狀,並提醒大眾若身體突然一同出現多種不尋常症狀,或代表身體即將出現嚴重問題:

魏智偉舉例指,如果感到胸口翳悶,且伴隨左邊肩膀麻痺、不舒服,就可能是心臟出現問題;如出現頻繁心悸、心律不正、頭暈、眼前發黑等症狀,亦可能代表心血管狀況不健康。

同場加映:心肌梗塞7種併發症

根據醫管局資料,正常人有三條主要冠狀動脈,主要負責將氧氣及養分輸送至心臟肌肉;如果這些血管出現收窄或閉塞,不但可威脅心臟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當膽固醇及脂肪等在心血管內積聚,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這些粥樣硬化物的形成會令動脈管壁加厚及硬化,並使血管收窄,影響血流而致使心肌缺氧壞死。一旦這些粥樣硬化物出現破損,形成的血栓碎塊可在頃刻間完全堵塞血管,嚴重可導致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可導致以下7種併發症:

同場加映:8大食物為心臟健康打底

台灣營養師李婉萍曾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要保護心血管,為心臟健康打底,除了定期運動、避免吸煙和調節壓力外,建議平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均衡營養,也可進食以下8類公認有助護心的超級食物: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