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5000噸「崔賢」驅逐艦戰力如何? 專家:不能僅用純軍事角度分析
發佈時間:07:00 2025-05-01 HKT

北韓近日舉行規模空前的5000噸級驅逐艦下水儀式。領導人金正恩出席儀式,並以北韓人民軍重要領導人「崔賢」名字命名。這艘軍艦的下水,引起了全球關注,雖然北韓官方沒有公開該艦的資料,但可以通過公開的影像資料作出分析。有專家指出,在軍事上「崔賢」艦不能和中美的現代化軍艦相提並論,但政治上這是北韓的「國家軍艦」,不論是南韓、日本還是美國,都需認真看待。
「崔賢」對北韓已經是某種戰略裝備
內地軍事評論員施洋近日在「觀察者」網發表文章,分析了「崔賢」艦的性能。他首先指出,眾所周知北韓作為一個經濟基礎有限、造船工業也不算強的國家,對海軍的軍事需求也有限,長期以來在海軍建設上的投入也相對不多。5000噸級驅逐艦對北韓來說,幾乎已經是某種戰略裝備。

施洋表示,這艘用時僅400天就建造完成的軍艦,其設計看起來「很離譜」。這艘號稱排水量5000噸的驅逐艦上配備了74個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且北韓向外界展示的不只是其第一款垂發,而是四款大小不同的垂直發射系統。這74個單元的分布在艦艏B炮位、艦舯後部和艦艉看似直升機機庫的三個安裝位置中,全部採用向舷外傾斜一定角度的標準冷發射設計,包括32個小型垂發、12個中型垂發,20個大型垂發和10個超大型垂發。

5000噸的艦上配備74個單元的垂直發射系統
分析指出,北韓希望在海軍建設方面趕上先進的國家,對於垂發的追求毫不奇怪。北韓近年在各類導彈武器研發上發展神速,加上俄羅斯的「技術交流」,能夠研製出軍艦的垂發系統並不驚奇。但同時有四款大小不同的垂發系統,而且安裝的同一艘軍艦上,這在全球任何一種軍艦上都沒有先例。還有垂發系統安裝在艦尾本應是直升機庫的地方,這也罕見。不過,事實上,目前北韓也沒有對外公開其擁有任何一款艦載直升機。
施洋發現,除了垂發系統外,該艦還配備了一門隱身設計的76毫米主炮,2門自製6管30毫米轉管近防炮,一座俄製「栗樹M」彈炮合一近防導彈系統,4座4聯裝輕型反艦導彈發射系統,2座雙聯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加上在艦舯部一處應該配備傾斜式導彈發射裝置的發射台和艦艉的直升機起降平台。該艦的武器密度不僅是武裝到牙齒這麼簡單,其豐富程度甚至堪稱是一款小型的「武庫艦」。
「武庫艦」本是一種排水量10000至20000噸的概念性海上導彈發射平台,其應攜帶超過500個發射架,由其它軍艦或空中預警機來指導發射艦載的武器,本身並不具有單獨作戰能力。美國曾研製這種軍艦,但因其安全性和必要性受到質疑,在1997年中止了相關建造計劃。
配備了四面相控陣雷達但防空能力不強
分析認為,「崔賢」艦上最大的垂發對應戰術彈道導彈,相信是北韓某種與「火星11」系列同族的艦地彈道導彈;大垂發應該對應所謂的超音速戰略巡航導彈,相信是北韓「箭矢」巡航導彈和「海鷹」反艦導彈的同類或加強型。另兩種發射器相信會用來發射一款火箭助飛魚雷,及一款防空導彈。「崔賢」艦雖然配備了四面相控陣雷達系統,但由艦上防空武器的配備來看,「崔賢」艦防空能力不強。
不過,有專家也指出,由艦上雷達設計可以看出,「崔賢」艦的現代化程度並不高。目前雖無法判斷「崔賢」艦的巡航速度,北韓海軍目前也不具有海上補給能力,故「崔賢」艦並不具有遠海作戰能力。但「崔賢」艦出海,即使時間僅為一個月左右,但也能在黃海、日本海對南韓及日本構成「威脅」,南韓和日本以及在遠東的美軍,也不得不正視其存在的事實。

施洋認為,作為某種程度上傾全國之力建造的戰艦,與其說北韓海軍對「崔賢」艦有什麼明確的任務需求,不如說「崔賢」艦是展現當代北韓海軍技術的展示艦,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外界將北韓海軍與世界先進海軍至少劃上約等號。也正因如此,不難在該艦上看到一系列向先進海軍致敬的行為——酷似主流「神盾艦」的外形設計,同時參考中美歐多國的武器布局,乃至艦艏巨大的「51」舷號和「驅逐艦」的定位稱呼……,也許這就是北韓建造該艦的初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