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申訴王|美國直擊香港機師培訓大本營 自費報讀機師課程 未畢業獲航空公司有條件取錄

更新時間:08:00 2025-05-23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5-23 HKT

要成為機師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香港國際航空學院(HKIAA)開辦「見習機師培訓課程」,學員可獲學院安排與合作的航空公司進行初步面試,有機會獲得航空公司有條件取錄。從事十多年建築設計的打工仔感到迷失方向,決定轉航道追尋機師夢;亦有年輕人子承父業,冀與父親一同衝上雲霄。該學院校長李天柱表示,航空業對機師需求持續,希望可以不斷培育本地機師,令香港航空業持續發展。

《星島申訴王》記者前往美國加州雷丁的美國飛行學校IASCO,直擊學院首屆學員進行海外飛行訓練結業禮。學員需要接受約14個月專業訓練,包括在香港接受約6個月課堂,學習地面理論;當考試合格,便安排前往美國飛行學校,再接受約8個月飛行訓練。符合資格的學員返港後,再接受兩星期「多機組成員協作課程」並通過考核,便會獲得香港民航處頒發香港商用(飛機)飛行員執照。

青年盼子承父業 在職人士「轉跑道」做機師

現年23歲的學員Mathias,父親為現職機師,「爸爸從小跟我說飛行的故事,又帶我到模擬飛行器,令我愛上飛行。」立志子承父業的他,指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提供的課程,較外國同類飛行課程相對更快。

「見習機師培訓課程」學費約為85萬港元,不少人看中其前景而報讀。學院與4間本地航空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包括香港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大灣區航空和香港快運航空;學員完成地面理論課程前,學院會為學員與合作的航空公司配對初步面試,讓學員有機會預先獲得有條件取錄。

首屆學員Gary,現年30多歲,從事建築設計十多年。他直言在工作上失去方向,當得知香港有「見習機師培訓課程」,便決定跳出舒適圈來投考,希望轉跑道做機師。

首屆學員剛完成海外飛行訓練,第二屆學員亦在美國受訓。學員Natalie在地面理論課程成績全班第一,但她稱成績未必反映真正駕駛實力,「最難部分就是降落,手腳很多動作要同時做。」惟她強調將乘客安全帶回地面,這份飛機師的責任,正是吸引她追夢的動力。

自費機師課程 擴闊入行途徑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飛行訓練及航空工程培訓中心總監葉欣鴻,是香港首位華人機長,他讚賞學員對航空業充滿熱誠。葉指,港人以往要成為民航機師,先要加入航空公司,再到飛行學校受訓,畢業後亦一定要在該公司服務一定年期;但設有本地自費課程後,學員成功取得機師資格,可增加入職自由度。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校長李天柱表示,「見習機師培訓課程」已經開辦至第六班,由第一班至今接收超過200份申請,學院會進行嚴格挑選,包括考核申請者的英語和數學能力、心理狀況,以至進行體格檢查,至今接收約100人入讀,平均取錄機會為二分之一。

李強調,航空業對機師需求一直持續,尤其是疫情後機師短缺更嚴重。他希望隨着學院不斷培育本地機師,可令本港航空業得以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