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園境建築及文物保護課程 培育跨學科領袖 重塑社會與生態未來
發佈時間:14:45 2023-12-27 HKT

隨著日益嚴峻的城市化、氣候變化和生態危機,當今社會需要以創新的思維去逐步解難應對。香港大學一向在建築、園林、規劃和建築施工方面擁有國際公認的專業知識,還與時並進,切合社會需要。今年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開辦的研究生課程,包括園境碩士課程(MLA)、園境深造文憑課程(PDLA)及建築文物保護理學碩士課程[Msc (Conservation)],各結合了跨學科研究、設計理論與實踐、全球視野與地區經驗,去培育新一代的建築、城市規劃及保育專家。
園境碩士課程 獲香港園境師學會認證
而為期兩年的園境碩士課程(MLA),則圍繞影響當今東南亞和大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基礎設計課探索景觀系統,城市生態以及公共領域的正式和非正式維度。另一個核心設計課將學生帶到東南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並與當地社區建立聯繫;第三學期的設計課將探討景觀基礎設施,城市設計和環境規劃等主題。學生將在最後一個學期完成碩士論文,為他們在研究、教學或實踐方面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主任Ivan Valin教授表示,此課程特別強調設計教學,以設計工作室形式進行授課,學生可透過跟導師和同學緊密的互動、對話、做實驗、研究和分析,逐步構建出解決方案。


園境深造文憑 投身園境專業新途徑
跟園境碩士課程的入讀要求不同,園境深造文憑課程(PDLA)接受來自不同學術和職業背景的人士申請報讀。這個為期一年的密集課程,旨在向那些未有環境設計學習經驗的學生,介紹園境設計的基本技能、理論和重要概念。完成深造文憑後可選擇繼續升讀碩士課程。


Ivan Valin教授解釋,PDLA跟MLA課程兩者既獨立,又有著緊密的聯繫。而未來課程發展的一個重點,將會是加深學生對香港這個城市獨特環境挑戰的了解。對於畢業生的前景,他抱持樂觀態度:「隨著新界等地新發展項目增加,對園境師的需求會急劇上升。畢業生不僅有機會在政府和私營公司找到工作,還可投身教育或跨境工作,例如在大灣區教學。」
最後,Ivan Valin教授總結道:「如果你想要為環境作出積極貢獻,如果你想保護大自然,如果你想為經常沒有代表發聲的社區發聲,立即加入園境師的行列吧。」
建築文物保護理學碩士課程 培育新時代保育先鋒
港大早於2000年已開辦建築文物保護理學碩士課程,為文物保護從業人員提供專業培訓。直到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遺產專業人員必需具備全面的跨學科知識和建築保育技能,才能應對未來挑戰。學院遂在2022年重新修訂課程,將遺產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相結合,以培育學生在領導、設計與管理決策等多方面的專業技能。
課程總監Linda Shetabi教授指出,文物保護除了推動文化遺產的傳承,對提升社會福祉、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也具正面影響。此外,保護歷史建築還有助節能減碳,減少廢料及生產新建材的需求。

「在為期一年的課程裡,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歷史建築背後的環境、景觀、以及建物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例如在第一學期,我們會較專注於鞏固基礎知識。進入第二學期,學生將被分流,無設計背景的會參與管理及撰寫商業計劃書,而有設計背景的則專注設計。在設計工作室的環境下,兩組同學會共同為文化遺址或歷史建築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Linda Shetabi教授又表示,課程每年會安排海外實地考察,使學生有機會與不同地區的專業人士直接對話,從他們應對文化遺產保護挑戰的經驗中學習,這不僅擴闊學生視野,也增強了他們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充分準備。畢業生因為擁有廣泛的技能,可投身博物館、旅遊、政府、學術研究、商業或建築等多個領域,為社會作出貢獻。
學生分享

馬多
園境碩士課程二年級生
「課程遠超預期,因為能讓我接觸到很多新事物,激發起我的探索慾。例如,使用AI技術在胡志明市工作室描繪城市的未來景觀,新奇有趣,令我想繼續研究下去。」

林琬晴
園境深造文憑課程畢業生;現正攻讀園境碩士課程
「最喜歡的是頂尖的教授團隊,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研究和景觀設計方面都是公認的權威。由於他們來自不同國家,讓我有機會學習到中外不同的觀點。」

鄧智達
園境碩士課程二年級生
「我本科是修讀環境及室內設計,報讀MLA是希望深入研究生態和水利系統。老師給予我們極大的自由度,而且還有助教適時的指導及支援,讓學習更得心應手。」

簡琬凌
建築文物保護理學碩士一年級生
「報讀這個課程,是希望了解各地在建築文物保護方面最新的實踐案例和思維方式。我覺得課程完全符合我的預期,最欣賞的是師資,教授們都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2024年1月2日截止報名
https://www.arch.hku.hk/programmes_/dla/
(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