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地王重新定義中環核心價值|曾展鵬
發佈時間:11:12 2025-07-28 HKT

中環一向以來是一個以高度、租金回報及地標性見稱的地區,然而隨着恒基地產於中環新海濱第三號用地(Site 3)的發展,其融入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突破傳統價值公式,不再單純追求樓面收益,為核心商業區帶來全新思維,訂立新時代地產創新指標。
Site 3的設計理念將可持續發展、公共空間及文化基建融入建築核心,與過往只重視「垂直地標」截然不同。項目規劃三座不高於50米主體建築,確保維港景觀不被遮擋。文化層面上,發展商別出心裁地重建具歷史意義的天星碼頭鐘樓,並設六層沉浸式水族館,為市民提供前所未有的公共綠化空間,總面積逾30萬平方呎。發展商亦引入AI智能能源管理、都市農場、生物多樣性走廊、被動式降溫及太陽能遮蔭等設計,均是現行最領先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和設計。
創中環最大單一辦公室租務
連接方面,項目得以融合現時中環的行人動線,其所在於港鐵中環/香港站交匯處,步行可直達機場快線、港鐵、巴士總站及渡輪碼頭,以多層行人天橋、園林平台及連貫步道,貫通海濱碼頭區和中環其他商業核心地帶,並以歷史元素設計走廊。其與別不同之處,在於更為人性化及體驗導向,人們穿梭其中之際,不再是過往的商業核心區所呈現的熙來攘往,步伐急速的刻板印象,帶來多元感受的城市面貌。
項目最大亮點之一,是美國投資管理公司簡街資本(Jane Street)與其簽下本年目前中環最大單一辦公室租約,涵蓋22.3萬方呎,租金每平方呎137港元,租期五年,並可續租四年,除反映市場對項目的信心,更體現「地段、設施、理念」結合帶來的吸引力。
從商業策略而言,發展商以508億港元投得該地,卻押注於公共空間、ESG及城市連結,足見當今大型發展商的決心和眼界,體現「地產」向「城市運營」的轉型,利用創新的規劃設計,帶動品牌價值提升、吸引優質租戶、降低空置及租戶流失率,並有助取得ESG掛鈎融資,降低資本成本等等更長遠的益,強化中環為國際金融中心核心的吸引力,為香港CBD未來發展樹立新標杆。
曾展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