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賣鏟人」先導智能 去年少賺八成 存貨周轉期高達兩年
發佈時間:17:52 2025-10-21 HKT

《星島環球網》見習記者屈慧 深圳報道
近日,國內科研團隊在全固態金屬鋰電池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再度點燃電池板塊熱度。作為專注國內鋰電裝備的先導智能(300450.SZ)也備受資本關注,正循著「寧王」(寧德時代)的軌跡推進A+H雙資本平台布局。其港股IPO進程始於今年2月,首次遞交申請後因期滿失效,並於8月再度提交;截至目前,該申請仍處於等待港交所聆訊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衝擊港股並非先導智能首次嘗試境外融資。此前,公司曾計劃在瑞士發行GDR(全球存托憑證),擬募資不超過10億元,但該計劃最終被終止,先導智能也將目光聚焦在今年異常火熱的港股市場。
難抵行業下行 2024年利潤下滑八成
先導智能是國內鋰電裝備龍頭企業,其生產的製造裝備及解決方案主要應用在鋰電池、光伏電池、汽車製造及激光精密加工等各領域,有鋰電行業「賣鏟人」之稱。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2024年收入計,先導智能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智慧裝備供貨商,佔據全球市場份額15.5%、中國市場份額19.0%。
2023至2024年間,新能源行業經歷了一輪下行調整周期,對先導智能的業績產生了顯著影響。招股書顯示,2024年先導智能營業收入為117.73億元,同比下降28.57%;凈利潤為2.6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4.86%,創下近十年最大跌幅。
直至2025年行業回暖,先導智能業績才稍顯增長跡象。招股書顯示,2025年前四個月,先導智能營收35.99億元,同比增長3.30%;但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11%至4億元。
毛利率方面,先導智能也呈現出與行業周期波動共振的特點,其毛利率由2022年的36.6%下降至2023年的32.7%,並進一步下降至2024年的30.0%,2025年前四個月才回升至34.7%。
存貨周轉高企 頻頻起訴客戶「催收」
從行業面看,這輪下行周期中,鋰電和光伏面臨需求增速放緩和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狀況,行業整體呈現價格走低、庫存周期拉長的情況。同時,由於下游需求疲軟,客戶延長了設備驗收確認時間並延長付款期,導致先導智能回款周期大幅拉長。
招股書顯示,先導智能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由2022年的138.6天增加至2023年的179.3天,並於2024年進一步增加至284.8天,2025年前四個月縮短至273.9天。這也使得公司在過去兩年的經營性現金呈凈流出狀態。
截至2025年4月底,先導智能應收賬款總額將近百億元。據《星島》記者查詢,先導智能近兩年頻頻將客戶告上法庭,通過司法手段加大應收賬款追討力度。
應收賬款過多往往容易導致壞賬。招股書顯示,公司2024年就應收賬款計提了5.94億元的減值損失。更令人焦灼的指標在於存貨上。招股書顯示,先導智能的存貨周轉天數由2022年的419.9天增加至2023年的421.5天、2024年的593.6天。到了2025年前四個月,已經增加至729.2天。
布局海外市場
先導智能的境外募資計劃與新能源產業國際化戰略深度綁定。作為上游裝備供貨商,其業務隨國內鋰電、光伏品牌出海節奏,逐步從國內市場轉向全球擴張,而港股上市將有助於其強化海外布局。
招股書顯示,目前先導智能已在德國、法國、瑞典、美國、英國、匈牙利、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產品銷售及方案交付,並陸續落地與特斯拉、大眾汽車、寶馬、梅賽德斯、豐田汽車、LG Energy、SK On、三星SDI、松下電器、ACC等海外龍頭汽車製造商、電池製造商的合作。
與此同時,先導智能也憑借與寧德時代、ATL、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遠景動力、欣旺達、蜂巢能源、比亞迪等國內龍頭客戶的深度綁定,成為其全球化布局的合作夥伴。
公司海外市場收入佔比近年來也一直在提升,2022年—2024年間分別為8.6%、13.6%、24.0%,2025年前四個月進一步上升到24.2%。
本次港股IPO募資的一部分將投入海外市場,包括:擴大歐洲設施,建立研發、銷售及服務網絡;擴大全球銷售及服務網絡,包括亞太和北美地區。
10月17日,先導智能還公布了一項新的股權激勵計劃,向1134人授予954萬股股票,總價值達5.16億元。截至10月21日收盤,先導智能報55.06元/股,漲1.89%,公司總市值為86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