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未解醫療事故疑點即終止調查 醫衞界參選人齊促改革:「獨攬三權」難以服眾
發佈時間:10:13 2025-11-10 HKT
社區組織協會昨日(9日)公開兩宗醫療投訴遭駁回個案。其中一宗,病人4年前接受腸胃鏡檢查期間腦部缺氧,終成植物人,昏迷至今。家屬發現麻醉紀錄出現前後矛盾,惟醫委會被批未正視關鍵證據駁回投訴,並終結對兩名醫生的紀律行動;另一宗則涉及醫生為末期腎病患者處方禁忌藥物,並在轉介時隱瞞用藥史,致延誤救治死亡,涉案醫生僅獲輕判緩刑。社協幹事彭鴻昌質疑醫委會調查程序有重大漏洞,批評其調查草率、態度封閉,促請當局進行改革。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功能界別兩名參選人,本身同時是醫生的林哲玄及梁禮賢,今早(11月10日)於商台節目回應事件。兩人都認為是次事件是契機,促請醫委會進行改革。其中林哲玄認為現時醫委會「獨攬三權」,集行政立法司法權力於一身,部分調查結果可能難以令公眾信服,要增加透明度;梁禮賢則建議增加醫委會業外委員,強化業外監察。
相關新聞:
病人照腸胃鏡麻醉致腦部缺氧昏迷至今 醫委會未解重大疑點即駁回投訴 終結紀律行動
林哲玄:英國早已改革 審裁權獨立於醫學總會
林哲玄指出,醫委會的改革已討論多年,本港醫委會體系是依循過往英國的制度,但其實英國都早已改革,將醫生行為操守的審裁權,分拆到獨立於醫學總會(GMC)的執業醫師審裁處(MPTS)所以香港的改革「遲咗好多年」。
他提到現時醫委會負責管醫生註冊,專業守則亦是醫委會定的,相當於立法程序由醫委會掌握,審理醫生行為操守亦是由醫委會負責,相當於「行政立法司法做晒」,角色有重疊。他指坊間往往質疑醫委會工作是「醫醫相衛」,欠透明度,自身過往在醫委會工作一段日子,認為這說法未必正確。不過林哲玄同意,公義必須「為人所見」才可以。

梁禮賢:當務之急先改革效率
梁禮賢則指,醫委會當務之急是改革處理個案的效率,其後要審視現時醫委會組成中,有關業內與非業內委員的比例。他提到現時32名委員中,有24人來自業界,業外委員的比例有再進一步的空間。他指,總體而言相信絕大部分醫生都會秉持公平原則,但總會有人不認同審裁結果,要是結果與公眾認知有偏差,醫委會有責任去解解決定背後的理據,讓人覺得公正。
被問到是否同意彭鴻昌所指醫委會「自己做錯嘢,自己放生醫生」,梁禮賢認為要視乎判辭具體內容,難一概而論。至於改革將醫生研訊獨立於醫委會以外,他認為可以探討。


















